[发明专利]一种含蜡原油降凝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3502.4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涛;王路海;张艳梅;许倩;杨行;鄂宇恒;刘银东;韩爽;于志敏;卢竟蔓;毕秦岭;崔晨曦;张浩然;张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5/04 | 分类号: | C10G5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油 降凝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蜡原油降凝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蒸馏出含蜡原油中的低沸点馏分;所述低沸点馏分为终馏点介于200‑540℃之间的馏分;S2,将S1中除去低沸点馏分的含蜡原油进行热裂化反应生成热裂化气体、裂化液体和裂化残渣;S3,将S1中蒸馏出的所述低沸点馏分和S2中所述裂化液体和裂化残渣进行调和得到改质油。本发明能够实现高蜡原油的降凝点,在相对缓和的条件下,凝点下降10℃,达到常温管输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油降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蜡原油降凝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主要油田生产的原油大多是含蜡原油,其中大庆、南阳、沈阳原油蜡含量均超过25%以上。乍得、尼日尔等非洲国家具有储量丰富的高蜡原油。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严重制约着原油常温输送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高蜡原油的输送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掺稀法和加热法。由于各地掺混原油有限,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热法是利用加热的方式降低原油倾点,是一种传统的成熟的方法,作用机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提高原油的流动温度,减少管路摩擦阻力,改善稠油流动性,目前应用仍很广泛。但是据统计,加热管输的燃料动力消耗约占运输成本的1/3,而建设具有伴热的原油运输管道也花费巨大。
另外应用广泛的是添加化学降凝剂。降凝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与固体烃类的齿形链结构相似的烷基侧链,能够与蜡分子产生共晶作用,另外还含有极性基团或芳香核,能够使蜡晶晶型产生扭曲。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其中非极性的烷基侧链、芳香核或者极性基团与高蜡原油中的蜡共结晶或是吸附在蜡结晶表面,影响石蜡晶体生产,改变石蜡晶体形态,防止石蜡形成聚集体或三维网络结构,从而改变其流动性。降凝剂降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主碳链长度。降凝剂中含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与石蜡分子所含的烷烃碳链长度相近,才能具有更好的共晶作用。因此,降凝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某种原油只有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流动改进剂才能有效的改善其流动性能。因此很难开发出能对所有原油具有普适性的降凝剂。当某种高蜡原油对市售降凝剂感受性不佳时,除了针对该油进行详细的组成分析以开发专用降凝剂外,寻找其它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新型降凝方式非常有必要。
减粘裂化是一种成熟的不生成焦炭的热加工技术,主要目的是改善渣油的倾点和粘度,以达到燃料油的规格要求。减粘裂化的原料主要是减压渣油或常压渣油,裂化反应温度在380-480℃之间,压力为0.5-1.0MPa,反应时间为几分钟至几小时。
CN 1847365 A中公开了一种重质油加工成轻质燃料油的釜式催化裂化工艺方法,该方法是将重质油装入蒸馏釜中加热至气化、焦化,其油气直接进入蒸馏釜顶部的催化裂化塔内,通过其塔内装有起催化裂化作用的催化剂床层时,大分子的油被裂化为小分子,油气再经冷凝冷却器冷凝后制成轻质燃料油。该方法是催化加工,条件比较苛刻,以生产燃料油为目的,生成目标产物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残渣。
CN87100871 A公开了一种含蜡馏分油的催化择形裂化方法。一种含蜡馏分油的催化择形裂化方法,是将原料油和富含烯烃气体混合,进入一个反应器,和分子筛催化剂接触,同时进行馏分油的择形裂化和气体烃的叠合。反应产品为低凝点柴油、汽油及气体。和单一的择形裂化相比,该方法的液体产物收率可以提高3~5%;平衡反应温度可以降低10~20℃,有利于减少催化剂上的积炭生成,延长催化剂的寿命。
CN101302440 A公布了一种催化烃重整工艺流程,是通过对烃重组馏分进行切割和萃取分离,得到能够调入催化汽油的芳烃组分和调入催化柴油的非芳烃组分,从而可高效的提高催化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的十六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3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