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流态冰制造的在线微粒化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9576.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鼎宁;王火生;肖荣;林永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C1/14 | 分类号: | F25C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陈朝阳 |
地址: | 353000 福建省福州市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化 储筒 制冰机构 冰轴 储腔 刮削 超声机构 同轴连通 出冰口 冰粒 内环 同轴 连通 穿过 制造 | ||
一种在线微粒化机构(20),在线微粒化机构(20)与刮削制冰机构(10)顶部同轴连通;在线微粒化机构(20)包括临储筒(21),临储筒(21)同轴地连通刮削制冰机构(10)的环形出冰口(17),刮冰轴(12)顶部穿过临储筒(21)在临储筒和刮冰轴之间形成环形临储腔(26),在环形临储腔(26)中设有内环振超声机构(50,500)。所述在线微粒化机构(20)使得冰粒微粒化,从而制得海水流态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与保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水流态冰制造的在线微粒化机构。
背景技术
流态冰由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球状细小冰晶与载液组成了浆状流体,流态冰具有高的载冷能力、强的流动性、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密封性能。流态冰的载冷能力是冷冻冰载冷能力的1.8-4.3倍,流态冰有流体的流动性且柔软,可用泵输送,用于冷却时可以迅速充填到任何缝隙,立即密封包围产品且不会伤害产品表面,冰晶粒子直径0.2-0.8mm的流态冰的比表面积为14000-16000m2/t 。流态冰降温速度快,颗粒细小,软滑,对海鲜表面无机械伤害、完整保持鱼体外观和品质,是海产品保鲜的理想冷媒介质。
现有的流态冰制取方法仅有壁面刮削法和过冷法应用于商业领域,壁面刮削法的原理是利用管壳结构使制冷剂在管外吸热促使筒内水膜凝冰,经高速旋转的刮片刮削后与液体混溶形成流态冰。
美国的INTEGRATED MARINE SYSTEMS INC的发明专利US2010064717 A1公开了一种刮削法生产冰粒的装置,展示了筒体外刮板配合外喷头、内刮板内喷头、内外均设置刮板喷头的制冰形式,但其重点改进在于热交换筒及制冷剂流路的构造,构造一是筒体外侧焊接环形片分隔出制冷剂通道,构造二是筒体壁沿圆柱面轴向环形阵列有多个竖直制冷剂通道,制冷剂通道内壁设有齿轮槽,放大传热比表面积,其换热筒体的制造方便,壁厚薄,换热效果好,适于大批量工业制造,可谓是典型的壁面刮削法制取流态冰。但是,其缺点是,换热比表面积的增加是有限的,制冷剂的用量也是非常大的,不适用海外捕鱼船使用。
但是,壁面刮削法存在以下问题:
(1)含冰率不能太高,刮削法生产的流态冰含冰率在10-30%,再大了容易堵死。
(2)刮削冰晶颗粒形状为条状或扁圆状,颗粒度明显偏大,如何进一步减小颗粒度也是行业棘手难题。
(3)真正减少制冷剂用量,做到传热效率最大化,方便远近海渔船就地取海水制取流态冰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流态冰制造的在线微粒化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水流态冰制造的在线微粒化机构,在线微粒化机构同轴连通刮削制冰机构顶部,刮削制冰机构包括制冰筒、刮冰轴,制冰筒同轴固定连接支撑座筒,刮冰轴同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制冰筒和支撑座筒内,制冰筒顶部设有环形出冰口,支撑座筒设有海水入口和回水入口;
在线微粒化机构包括临储筒,临储筒同轴地连通所述环形出冰口,刮冰轴顶部穿过临储筒在临储筒和刮冰轴之间形成环形临储腔,在环形临储腔中设有内环振超声机构;
进一步地,内环振超声机构包括C形环振头,C形环振头包括环形振头体、连接杆和缺口,连接杆穿过临储筒连接超声机构;C形环振头同轴地配置在环形临储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振超声机构包括上半环振动头和下半环振动头,上半环振动头和下半环振动头为L形半环臂,L形半环臂分别包括半环本体和一体连接在半环本体首端的半圆连接杆;半圆连接杆中间夹设纤维增强密封垫对合并穿过临储筒连接超声机构。
进一步地,临储筒包括Z轴向同轴线设置的轴套部、临储筒体、入口管部,还包括X轴向设置的出口管部,入口管部固定连接在制冰筒的顶部,出口管部通过中间管连接储冰超微浓缩机构,刮冰轴顶部穿过临储筒体可旋转设置在轴套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9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