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89558.2 | 申请日: | 201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8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富强;麻秀星;王瑞攀;桂苗苗;徐仁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07 | 分类号: | G01N27/07;G01N27/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黄昌平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水泥 基材 表面 氯离子 浓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方法,通过绝缘的模具和挡板制作两间隔设置的试件,并在每一试件上设置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待试件凝固,拆除设于两试件之间的挡板,使得模具和试件在试件之间形成容腔,在设定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得到试验样品,向试验样品的容腔加入氯离子溶液,采用交流阻抗的四点测量方法测试试件的交流阻抗谱,并计算出试件表面的吸附层的厚度,基于吸附层的厚度,即可得出吸附层中氯离子的浓度,该浓度即为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本发明成本低廉,方便快捷,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利于对混凝土表面物理吸附氯离子的特性评估,利于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测定,利于更准确地衡量混凝土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氯离子具有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并且能够被金属表面较强吸附的特点,它会降低钢筋表面钝化膜形成的可能或加速钝化膜的破坏,促进局部腐蚀,尤其是当氯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值超过限制时,将会引起钢筋钝化膜脱落,进而引起钢筋的锈蚀,导致钢筋承载力下降和混凝土开裂、剥落,因此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对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以及使用寿命预估至关重要。
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氯离子和化学结合氯离子已有相应的方法进行测试,然而混凝土表面因与含有氯离子的溶液接触而物理吸附氯离子的特性尚无简便的方法进行测量,该特性的测量利于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更精确地评估。例如,传统常用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包括RCM法和浸泡法。RCM法是基于试件内部氯离子非稳态电迁移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期间测得的氯离子渗透深度来计算氯离子的扩散性。浸泡法即试件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或扩散,测量其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后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速度。上述的方法均不能精确表征物理吸附的表面氯离子,因此难以更准确地衡量混凝土耐久性。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北欧混凝土规范NT Build 443及492中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的原理为:利用外加电场的作用使试件外部的氯离子向试件内部迁移,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述试件沿轴向方向劈裂,在新劈开的断面上喷硝酸银溶液,然后根据生成的白色氯化银沉淀测量氯离子渗透的深度,以此计算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然而在确定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系数时,均需要确定物理吸附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即水泥基材料表面与溶液接触部分固液界面里氯离子浓度。
另外,在水泥基材料中,双电层中的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统称为“可传输氯离子”,基于可传输氯离子浓度分布表征氯离子迁移被认为可更精确衡量混凝土耐久性。计算可传输氯离子扩散系数时,也需要确定表面氯离子浓度。
目前尚未发现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有效简便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对该不足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简便地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测试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的方法,通过绝缘的模具和挡板制作两间隔设置的试件,并在每一所述试件上设置两个内部电极和两个外部电极,待所述试件凝固,拆除设于两所述试件之间的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模具和所述试件在所述试件之间形成容腔,在设定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得到试验样品,向所述试验样品的所述容腔加入氯离子溶液,采用交流阻抗的四点测量方法测试所述试件的交流阻抗谱,并计算出所述试件表面的吸附层的厚度,基于所述吸附层的厚度,即可得出所述吸附层中氯离子的浓度,该浓度即为水泥基材料表面氯离子浓度。
优选的,所述试验样品包括多个,向每个所述试验样品的所述容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所述氯离子溶液。
优选的,通过拟合分析得出所述吸附层的电容值,基于所述电容值通过电容计算公式得出所述吸附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模具呈长方形容器状,且顶部敞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9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