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跟踪摄录及可视化回溯室内人员行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9450.3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效宁;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巧夺天工信息安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71 | 分类号: | G06F16/71;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构建 结构化数据 人员行为 定位点 可视化 摄录 回溯 检索 关联 关联信息 检索结果 检索信息 室内监测 室内空间 室内平面 完整报告 布设 设备表 跟踪 触发 导出 摄像 摄像机 录制 视频 创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踪摄录及可视化回溯室内人员行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室内人员与RFID标签进行关联,室内人员与RFID标签一一对应,构建RFID阅读器设备表;S200:构建室内空间信息,选取室内监测点,布设RFID定位点,并构建房间名称、室内平面坐标、摄像机编号与RFID定位点之间的关联;S300:创建摄像录制时间、RFID触发时间、室内人员之间的实时的关联信息,构建可供检索的结构化数据;S400:采用结构化数据对室内人员在指定时间和/或指定空间的信息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处理并导出完整报告及对应检索信息的完整视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频安防领域,涉及一种跟踪摄录及可视化回溯室内人员行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视频是信息量极为庞大的信息载体,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摄录时间,能够客观记录某一时段在某个场景发生的可视、有声的活动。视频的这一特性使得视频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娱乐、安防、调查取证、信息传达等等领域。而在安防监控的具体应用中,由于视频摄录设备通常是定点安装、固定角度摄录,因此视频通常只能记录一定区域内的事件。为覆盖到全区域,必须在部署摄像头时均匀覆盖到所有区域。因此具体应用过程中,某个固定的室内环境同一时间会产生多路视频流,每一路负责记录某一子区域的事件。
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室内监控常被用于室内人员的行为审计和人员动向回溯。由于视频监控可能有多路,因此要对某个人员某段时间在室内的行为和踪迹进行回溯,传统方法是对所有视频进行逐一查看,人工寻找视频中目标人物的踪迹,效率低,难度大。如果需要对某人员的活动进行全程回溯,要确切知道某人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活动轨迹是什么样的,就十分耗费人力和时间。
除去人工查找的方式,最新的应用方式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方法,对所有监控视频中指定人员的图像进行识别和检测,从而确定目标人员出现的区域和时间段,结合摄像头的安放位置,实现对目标人员室内行为及轨迹的回溯。但该方法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对硬件设备性能要求较高,且由于需要进行人脸识别,因此对摄像头要求较高,对摄像头安放角度也有要求,在一些摄像头已部署好场所无法直接应用和部署。
路径回溯方面,对空间内人员轨迹通常使用专用的室内定位方案,精度虽高,但成本也很高。对于部分低成本的人员位置识别,也只有通过门禁这种通过型判断方法来实现,这种方式只能确定人员是否进入一个区域,比如进入了图书馆、进入了会议室等空间,但无法更进一步确定人员所在小区域的位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室内人员行为审计和回溯方法存在不足及问题:
1、人工回溯,人力和时间成本很高,实用性较差。
2、通过人脸识别或步态识别等方式检索人员在视频中出现的时间实现回溯,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对设备安放角度要求也较高,应用成本比较高。
3、对人员在室内的关键位置和路径通常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依然会依赖摄像头的位置信息辅助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跟踪摄录及可视化回溯室内人员行为的方法,基于RFID设备实现人员在室内大致位置的记录,通过合理设置摄像头角度和位置,保证覆盖每个区域的摄像头能够同时覆盖到RFID设备所关联的定位点。人员通过佩戴具备RFID标签的工牌、穿着带有RFID标签的工作服等形式,实现人员在室内各关键点的自动打卡操作;配合对应各打卡点的摄像头,可以如实将人员、时间与具体视频片段结合在一起,生成与视频数据对应的结构化信息,最终实现人员行为的审计和回溯,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所述室内人员与RFID标签进行关联,所述室内人员与RFID标签一一对应,构建RFID阅读器设备表;
S200:构建室内空间信息,选取室内监测点,布设RFID定位点,并构建房间名称、室内平面坐标、摄像机编号与RFID定位点之间的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巧夺天工信息安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巧夺天工信息安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9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