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及涂板固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87595.X | 申请日: | 201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2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巍;魏晗;楼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H01M4/22;H01M4/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涂板 铅酸蓄电池正极 去离子水 正极铅膏 石墨 短纤维 硫酸铅 氧化铅 铅膏 循环使用寿命 质量百分比 放电容量 固化处理 固化设备 质量稳定 干搅拌 和膏机 配套的 正极板 组分量 量取 取用 硫酸 加热 计量 电池 腐蚀 | ||
本发明公开了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它按质量百分比计量下列组分,硫酸铅40~60%,氧化铅10~20%,去离子水28~40%,短纤维0.01~1.0%,石墨0.01~0.5%。本发明还包括配套的涂板固化方法:首先按组分量取原材料;将量取的硫酸铅、氧化铅、短纤维和石墨依次投入到和膏机内,先干搅拌5~15min,接着加入去离子水并继续搅拌15~30min制成正极铅膏;取用制成的正极铅膏作涂板;将刚涂板的正极板放在加热至50~100℃的热水中固化1.0~24h。本发明以水为媒作固化处理,由于组分和工艺中均不使用硫酸,在固化作业时固化设备不存在腐蚀问题,而且固化周期短,质量稳定,具有提高放电容量的作用,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铅膏制作的正极板固化方法。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中,涂板属于一种重要工序,其制造质量影响后续组装电池的性能。铅酸蓄电池的板栅通常是Pb-Ca合金材质制品,要在板栅外壁上均匀涂布相应性质的铅膏制成目标极板,外置的铅膏必须经过固化工艺处理,才能用于铅酸蓄电池的组装。铅膏是一种由多元材料混合而成,其中的正极铅膏组分主体是硫酸铅和氧化铅,这两种商品铅粉氧化度差异较大,不经处理不宜直接用于生产,否则会造成正极板质量不均匀,从而导致组装电池电压不一致的问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板栅外壁上涂置正极铅膏后都必须作固化处理,该固化工艺实施除耗时数长外,对固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均有较高的要求,以便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促使铅膏中的游离铅单质氧化。铅膏中的游离铅单质氧化后与硫酸铅化合生成四碱式硫酸铅(4BS),四碱式硫酸铅在铅膏中有助于提升电池性能。为了便于正极铅膏生成更多的四碱式硫酸铅,现有技术在固化工艺中将正极板置放在硫酸中,此措施虽然简便、易行、有效,能够实现目的。但是,硫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液体,固化过程中给配套生产设备带来腐蚀性损坏,此副作用必然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发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组分中不添加硫酸,和膏时既不发热,对设备也无损伤的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本发明还提出相配套的涂板固化方法,该方法实施简便,固化效率高,由于正极板浸在热水中固化,固化设备设有被腐蚀的可能,因此可节省生产成本。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其改进之处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量下列组分,硫酸铅40~60%,氧化铅10~20%,去离子水28~40%,短纤维0.01~1.0%,石墨0.01~0.5%。
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涂板固化方法,该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首先按组分量取原材料;
b、将量取的硫酸铅、氧化铅、短纤维和石墨依次投入到和膏机内,先干搅拌5~15min,接着加入去离子水并继续搅拌15~30min制成正极铅膏;
c、取用制成的正极铅膏作涂板;
d、将刚涂板的正极板放在敞口容器内,容器内蓄加热至50~100℃的水,正极板完全浸在热水中固化1.0~24h。
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涂板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铅膏密度为4.0~4.5g·cm-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组分中没有硫酸,和膏时既不发热,对设备也无损伤;
2、按组分制成的正极铅膏涂板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生成四碱式硫酸铅,有利于提升配套电池性能。
3、固化步骤简捷,大大缩短固化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最重要的是固化时不使用硫酸,避免固化设备被腐蚀,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7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