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片多标签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6685.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旻毅;吕晨;房鹏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分类 网络结构 预测 标签属性 收敛 预处理 图片 分类基础 工程应用 机器学习 素材分类 图片筛选 图片样本 训练样本 样本规模 样本训练 归档 准确率 适配 标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片多标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收集图片样本;步骤2、数据的预处理;步骤3、根据训练样本规模,定制的深度网络结构;步骤4、以预测各类标签的平均损失为目标,训练至收敛;步骤5、训练完成,预测待测图片的标签属性。达到在大批量样本训练的情况下,预测效果优于机器学习;在工程应用中,针对不同样本规模,定制适配的深度网络结构,构造合适的网络结构训练至收敛,已得到可靠的多标签分类模型,取得平均96%的高准确率;多标签分类在多分类基础上再进一层,可以预测图片的一组标签属性,能更完美地迎合图片筛选,素材分类归档等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的图像深度学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片多标签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1张图片包含多元信息,图片分类技术只允许1张图片对应1个预测目标,如手写数字识别,1张手写数字图片仅对应1个0-9的数字识别结果,不能预测出字体风格,书写美观度等多重属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图片分类方法,能允许1个输入样本对应1组目标输出,即1张图片预测1组与之相关的标签属性,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图片筛选,素材分类归档等任务。在工程应用中,能获取到的图片样本规模因项目而异,时多时少,针对不同样本规模,需要构造不同复杂程度的网络结构进行训练,才能得到可靠预测效果,否则无法达到应用门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图片多标签分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图片多标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图片样本,所述图片样本规模至少在100k张;整理每张图对应的1组标签属性,所述1组标签属性至少包含2个标签属性,所述不同标签属性之间互相独立,不存在范围重叠或包含关系;
步骤2、数据的预处理,将每张图片尺寸更改为224×224×3;
步骤3、根据训练样本规模,定制的深度网络结构,所述深度网络结构由keras定制,网络输出类别数即标签类别数;所述深度网络结构包括至少5个卷积层:卷积层由至少32个卷积核串联构成,全连接层包含256个节点,dropout随机丢弃节点设为0.5,并行soft-max(parallel-soft-max)用于分别预测各类标签属性,各soft-max层并联连接;
步骤4、以预测各类标签的平均损失为目标,训练至收敛;
步骤5、训练完成,预测待测图片的标签属性。
所述步骤3中,当样本数量在100k-1000k张,则构建包含5个卷积层的深度网络,其中包括2个由32个3×3卷积核(conv3-32)串联构成和3个由64个3×3卷积核(conv3-64)串联构成的卷积层。
所述步骤3中,当样本数量在1000k-10000k张,则构建包含7个卷积层的深度网络,其中包括2个由64个3×3卷积核(conv3-64)串联构成、2个由128个3×3卷积核(conv3-128)串联构成的和3个由256个3×3卷积核(conv3-256)串联构成的卷积层。
所述步骤3中,当样本数量在10000k张以上时,则构建包含9个卷积层的深度网络,其中包括2个由64个3×3卷积核(conv3-64)串联构成、2个由128个3×3卷积核(conv3-128)串联构成的、2个由256个3×3卷积核(conv3-256)串联构成的、3个由512个3×3卷积核(conv3-512)串联构成的卷积层和1个512个1×1卷积核(conv1-512)卷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6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