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4249.6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翼;刘鹏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8/02 | 分类号: | H04W68/02;H04W88/06;H04W24/08;H04W36/00;H04W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寻呼 消息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单射频双卡双待终端在进行通话业务时存在错过接收寻呼消息的可能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表征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发起语音通话的预设事件,若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未驻留在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驻留的第一服务小区,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切换至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获取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时机信息;若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消息接收时刻到达,检测下行数据中是否存在对应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消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用户会同时两个或者多个手机号。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相关技术中出现了支持双卡双待单通的手机。用户只需要携带一个手机,即可使两张手机卡均处于移动服务状态。
早先手机产品形态以主卡最高支持4G网络,副卡最高支持2G网络为主。在这种手机上,主卡主要用于高速数据业务,而副卡主要用于语音业务。随着2G-GSM网络的逐渐退网,以及4G VoLTE(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高清语音技术的日趋完善,突破了之前LTE技术仅支持数据不支持语音的瓶颈,支持双卡双待双4G技术的手机成为主流。在这种手机上,可以同时让主卡、副卡均接入高速4G LTE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上网及高清语音体验。
鉴于LTE技术对于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的能耗要求很高,在UE完成LTE网络注册后,如果没有业务存在,基站侧通常将链路释放,UE进入睡眠以保证处于低功耗的状态。此外,UE通过寻呼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非连续接收)周期定时器,规律地唤醒以接收下行数据,通过解扰UE_ID对应的P-RNTI(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标识寻呼消息的传输)值来判断下行数据中是否有对应的寻呼消息。
在单射频双卡双待终端中,射频(Radio Frequency,RF)资源是唯一的,终端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参考频率和RF通路上工作。终端插入两张SIM卡,当一张卡处于通电话过程中,下另一张卡是处于挂起状态,即不支持任何收发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另一张卡不可用,对于基站来说另一张不能被寻呼到。因此,当一张卡长时间处于通话业务中的时,有可能错过另外一张卡的寻呼消息,也就会导致用户错过另一张卡的电话。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单射频双卡双待终端在进行通话业务时存在错过接收寻呼消息的可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寻呼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注册有第一身份识别卡和第二身份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表征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发起语音通话的预设事件,判断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是否驻留在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驻留的第一服务小区;
若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未驻留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数据服务切换至所述第一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系统寻呼参数和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识别码获取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时机信息,其中,所述寻呼时机信息包括寻呼消息接收时刻;
若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消息接收时刻到达,检测下行数据中是否存在对应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消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系统寻呼参数和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识别码获取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寻呼时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4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用户进行分类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行为治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