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轴棱锥相位分布和方位角随机调制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83118.6 申请日: 2018-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9613712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2
发明(设计)人: 王玉荣;赵同磊;龙涛;焦健;孙宝清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
主分类号: G02B27/48 分类号: G02B27/48;G02B27/42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许德山
地址: 250199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相位分布 合成膜片 散斑 衍射 随机调制 方位角 轴棱锥 空间光调制器 二元全息图 实现装置 光能利用率 准直激光束 系统结构 直接编码 写入 照射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轴棱锥相位分布和方位角随机调制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包括步骤如下:(1)生成包含轴棱锥相位分布和方位角随机调制的合成膜片相位分布;将合成膜片相位分布生成产生无衍射散斑的与合成膜片相位分布相对应的二元全息图;(2)将合成膜片相位分布或与合成膜片相位分布相对应的二元全息图作为输入信号,直接编码写入空间光调制器;(3)用准直激光束照射空间光调制器,得到无衍射散斑。本发明提高了产生无衍射散斑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波波前调制与光束变换整形技术,特别是一种采用轴棱锥相位分布和方位角随机调制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该无衍射散斑产生方法可在探测成像、信息加密、无损检测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背景技术

无衍射(Non-diffracting)指光场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强度分布始终保持不变的现象。1987年,Durnin首次提出“无衍射贝塞尔光束”,该光束是自由空间标量波动方程的特殊解,横截面光场分布具有第一类贝塞尔函数形式。此后,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人们发现贝塞尔光束仅仅是无衍射光束中的一员,采用各种方法可以产生其他一系列的无衍射光束:如Mathieu光束、Parabolic光束、Airy光束等。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无衍射和自愈特性、自弯曲和横向加速特性等,无衍射光束被广泛用于激光打孔、微粒操控、光互联和精密准直、自成像、带电粒子加速、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通道等领域。尤其是无衍射贝塞尔光束作为最早提出的无衍射光束,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目前,产生无衍射贝塞尔光束的方法有多种,在实验上采用诸如环缝法、利用计算机全息图、球差透镜、轴棱锥、空间光调制器、衍射元件及主动腔等各种方法实现无衍射光束的产生。

随着对无衍射场的不断研究,在无衍射贝塞尔光束的基础上,1991年J.Turune等提出了“无衍射散斑”的概念,它是指在较长范围内散斑场强度分布不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散斑,同时具有无衍射贝塞尔光束的无衍射性质和散斑的统计性质,并在实验上用平行光照明显示在空间光调制器上的具有轴棱锥分布的全息图后,在傅里叶频谱面得到环状光束,经随机调制后得到无衍射散斑(J.Turunen,A.Vasara,and A.T.Friberg,“Propagationinvariance and self-imaging in variable-coherence optics,”J.Opt.Soc.Am.A 8,282–289,1991)。许多文献中用平行光照明显示在空间光调制器上的被随机调制的具有环形分布的全息图后,再经过傅里叶变换透镜和空间滤波系统得到无衍射散斑([1]D.B.Phillips,R.He,Q.Chen,G.M.Gibson,and M.J.Padgett,“Non-diffractivecomputational ghost imaging,”Opt.Express 24,14172.2016;[2]A.Dudley,R.Vasilyeu,V.Belyi,N.Khilo,P.Ropot,and A.Forbes,“Controlling the evolution ofnondiffracting speckle by complex amplitude modulation on a phase-onlyspatial light modulator,”Opt.Commun.285,5–12,2012)。这一类用全息图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对环形分布的随机调制或对轴棱锥全息图傅里叶频谱得到的环形分布的随机调制,但是对全息图的精度和制作流程要求严格,产生无衍射散斑的装置结构相对复杂。Uno K等人在实验上直接用准直激光束照明环缝得到环形光束,经随机调制后得到无衍射散斑(Uno K,Uozumi J,Asakura T.“Speckle clustering in diffractionpatterns of random objects under ring-slit illumination”OpticsCommunications,114(3-4):203-210,1995)。这一类用环缝得到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需要环缝的宽度极窄,光能利用率很低。J.Uozumi在实验上用平行光直接照明轴棱锥经过傅里叶透镜之后,在轴棱锥的频谱面得到环状光束,将一散射介质置于频谱面上对该环状光束进行随机调制后得到无衍射散斑(J.Uozumi,“Gene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aserspeckle with long correlation tails,”Proc.SPIE 4705,4705–4705–12,2002)。这一类用轴棱锥经傅里叶变换得到环状光束产生无衍射散斑的方法对轴棱锥光学元件的光学加工工艺要求很高,产生的无衍射散斑的无衍射距离受限,而且对产生无衍射散斑的参数控制性不够灵活。S.G.Redd等在实验上使用完美涡旋光束(Perfect Optical Vortex)照明随机散射介质的方法得到无衍射散斑,其中完美涡旋光束为环形光束分布,但是由贝塞尔-高斯(Bessel-Gauss)光束产生完美涡旋光束的过程和实验结构复杂(S.G.Reddy,C.P,P.Vaity,A.Aadhi,S.Prabhakar,and R.P.Singh,“Non-diffracting speckles of aperfect vortex beam,”J.Opt.18,055602,2016)。目前,这些产生无衍射散斑场的方法与产生无衍射贝塞尔光束的方法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产生无衍射散斑时需要对产生过程中的环形光束进行随机调制,虽然能有效产生无衍射散斑,但是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如:光能利用率低、参数控制性差、光路结构复杂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3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