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1983.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秦卫强;时岐亭;闫丹华;姜兴文;褚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纺 纱线 高强力 捻度 纤维 分梳辊 强力CV 质量比 冰丝 纺杯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气流纺工序;所述的气流纺工序:纺杯速度84000‑85000rpm,分梳辊8400‑8600rpm,捻度设定为810‑840T/m;所述工艺采用的原料为涤纤维和竹冰丝纤维,质量比为7:3;制备的混纺21支纱线:平均强力418CN以上,强力CV值8‑9%,捻度700‑710捻/米,捻系数为115‑1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是一种环保、天然的纺纱生产方法,属于气流纺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竹冰丝纤维纺纱采用单纺的方式,受到气流纺纺纱工艺的限制,竹冰丝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会导致无法成纱或成纱性差的问题。
现今气流纺市场多以纯棉纱居多,专利CN201610259051.5一种气流纺棉芯丝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气流纺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芯丝纤维经清开棉、梳棉、并条、气流纺得制得芯丝;S2:外包纤维经清开棉、梳棉、并条、粗纱制得皮纱;S3:将S1所得芯丝和S2所得皮纱喂入环锭纺细纱设备中的包芯纱装置制成包芯纱;S4:包芯纱经过络筒工序制得成品气流纺芯丝棉短纤包芯纱,所述芯丝纤维为棉纤维。本发明包芯丝的制备工艺采用气流纺棉纱作为芯丝,成纱吸湿性强、染色性能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外观朴素、不易虫蛀、牢固耐用。但上述工艺无法制备混纺21支纱线,加捻较低,成纱性能差。
本发明的发明团队,由多名气流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探索新工艺,经大量创新和试验,成功研发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实现气流纺品种多元化发展、功能性强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要达到以下发明目的:实现竹冰丝纤维在气流纺生产的应用,开创功能性涤和竹冰丝混纺纱在BD416气流纺纱机生产的先例,制备的混纺21支纱线成纱强力高,强力CV值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力混纺21支纱线的气流纺工艺,所述工艺包括气流纺工序;所述的气流纺工序:纺杯速度 84000-85000rpm,分梳辊8400-8600rpm,捻度设定为810-840T/m;
所述工艺采用的原料为涤纤维和竹冰丝纤维,质量比为7:3;
制备的混纺21支纱线:平均强力418CN以上,强力CV值8-9%。
制备的混纺21支纱线:捻度700-710捻/米,捻系数为115-120。
所述的气流纺工序:纱线号数28.1tex,棉条号数5000tex,工艺负压4400 pa,排杂负压1050pa,公定回潮5.44%。
所述的气流纺工序:采用的纺杯型号T34,采用的分梳辊型号OK61,采用的阻捻头型号R4KS5。
所述竹冰丝纤维:干断强力23-24CN/tex,干断伸长率16-16.5%,纤度1-2D,平均长度38-39mm,超长率0.05-0.08%,疵点0.5-0.7mg/100g,回潮率12.4-12.5%。
所述工艺还包括梳棉工序;所述的梳棉工序:刺辊速度740-750r/min,锡林速度354r/min,盖板速度201r/min。
所述工艺还包括并条工序;所述的并条:头道并条:头道用5根涤生条和2根竹冰丝生条,共7根并合;二道并条:二道并条的定量为5g/m,7根并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制备的功能性涤与竹冰丝混纺的21支气流纺纱线,平均强力418CN,强力CV值8.4%;
(2)制备的功能性涤与竹冰丝混纺的21支气流纺纱线,捻度705捻/米,捻系数为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