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143.0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郝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广坤腾阳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1/34;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71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消防工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属于建筑防火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存在烟尘在排放的过程时,房屋内顶端的烟尘浓度小于屋内中间部分的烟尘浓度,遮挡火场中的人视线,对于人们逃生造成了困难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房屋,房屋设置有屋顶,所述屋顶设置有排风主道,排风主道连通有抽风驱动件;排风主道连接有若干个排风支路,若干个排风支路布满屋顶;房屋内部底面设置有升腾组件,升腾组件包括升腾主道,升腾主道连通有若干个升腾支路,每个升腾支路远离升腾主道的方向均连接有吹风驱动件,升腾主道与排风主道相对设置,升腾主道和升腾支路均与屋内连通,达到减少房屋内中部的烟尘浓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防火使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时,对于火灾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严重的火灾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在进行建筑建造和建筑设施布置时,通常会设置消防火灾应急措施。
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通常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同时还会遮挡住人们逃生的路线;严重威胁在火灾中逃生的人们的生命,建筑中通常会设置应急排烟系统,减少火灾中的烟尘,从而提高了火灾中的人们的逃生成功率。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3758298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顶隔热及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顶,屋顶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选用的钢结构制成;屋顶设置有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包括集中风管,集中风管连接有若干个屋顶风管,起火时,烟尘通过屋顶风管和集中风管共同配合将烟尘排放至外界,提高烟尘排放速度,降低烟尘对人的危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烟尘在排放的过程时,房屋内顶端的烟尘浓度小于屋内中间部分的烟尘浓度,遮挡火场中的人视线,对于人们逃生造成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达到减少房屋内中部的烟尘浓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包括房屋,房屋设置有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设置有排风主道,排风主道连通有抽风驱动件;排风主道连接有若干个排风支路,若干个排风支路布满屋顶,排风支路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连接到房屋内部;房屋内部底面设置有升腾组件,升腾组件包括升腾主道,升腾主道连通有若干个升腾支路,每个升腾支路远离升腾主道的方向均连接有吹风驱动件,升腾主道与排风主道相对设置,升腾主道和升腾支路均与屋内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火灾时,烟尘大多聚集在房屋的中部,吹风驱动件向升腾支路中吹风,升腾支路中的风在升腾支路中向升腾主道中运动,由于升腾支路与房屋内部连通,部分风进入到房屋中,对房屋中部的烟尘进行吹动,带动房屋中的烟尘向排风支路处运动,设置的多个升腾支路能够提高了升腾主道中的风量,同时提高了升腾组件对于房屋的作用面积,提高升腾组件的使用效果;风汇聚到的升腾主道后,通过升腾主道与房屋内部连通的位置向房屋内部吹向排风主道的风,加快烟尘向排风主道运动的速度,从而降低房屋内中部的烟尘浓度,达到减少房屋内中部的烟尘浓度的效果,降低了烟尘对于逃生的人视线影响,提高了逃生的成功率;排风主道与排风支路配合将房屋内的烟尘快速的排放出去,减少房屋中烟尘的含量,提高排烟系统的排烟速度,提高了排烟系统的排烟功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顶设置有水雾喷洒组件,水雾喷洒组件朝向升腾组件所在的位置喷洒水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水雾喷洒组件能够对于房屋内部进行洒水,一方面,起到扼制火势的效果,辅助人们进行逃生;另一方面,水雾喷洒组件能够降低房屋内部漂浮的烟尘颗粒的浓度,配合排风主道和排风支路使用后,降低烟尘对于人们视线的干扰,提高人们的逃生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广坤腾阳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广坤腾阳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