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0411.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5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指纹 阳极 感光单元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光线传播 指纹识别 功能层 准确率 模组 膜层 |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被提供。所述OLED显示面板中,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感光单元集成于OLED模组功能层中,分布于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同一个膜层的位置上,位于阳极的间隙之间。这样的结构减少了光线传播的路径,增加感光单元接收光学的强度,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学指纹识别功能的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用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等。电容式通常利用手机Home键或机身背部的电容传感器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此方式很难在屏幕下放置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来识别用户指纹,通常只能应用在非全面屏幕,屏占比可能因此降低。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将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屏幕下方完成指纹识别,但是存在识别率和识别速度较低的问题。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在屏幕下方设置光学传感器,大幅度提高屏占比、且无需直接接触指纹模块、识别稳定。
现有技术中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通常将光学指纹识别模块置于整个OLED发光面板的基板背侧,利用基板上层OLED发光的光线经过指纹反射后再透射经过整个OLED面厚度到达指纹识别模块,此种方式光线传输路径较长,由于光线损耗大,到达指纹识别模块的光线强度较弱,影响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学指纹识别功能的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
OLED模组功能层,包括多个膜层;
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分布于所述OLED模组功能层中,每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及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多个半导体器件,每个半导体器件对应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而设,用以驱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所述有机发光层进行发光;以及
多个感光单元,分布于所述OLED模组功能层中,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同一个膜层的位置上,位于所述阳极的间隙之间,用以接收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出之光线被指纹反射后的反射光,利用光线经过所述指纹之谷脊反射后光线的差异性,将光信号转换为差异性电信号,形成指纹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方;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上及所述基板上方;
栅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栅极层形成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栅极;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栅极层及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源极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并填入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中形成的源极过孔和漏极过孔,通过所述源极过孔及所述漏极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形成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源极和漏极;以及
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
阳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并填入所述第三绝缘层中形成的阳极过孔,通过所述阳极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漏极电连接,所述阳极层形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所述阳极;以及
第四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及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四绝缘层开设有器件过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和所述阴极依序通过所述器件过孔设置在所述阳极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0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