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79121.0 | 申请日: | 201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余地华;孔令宇;杜永奎;张宁宁;雷增民;刘振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傅海鹏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自动 空压降排 水壶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包括空压机、储气罐、气压控制装置、浮动球塞、进气口、排水口、单向排水阀、集排水壶、导气管和导水管,空压机、储气罐和气压控制装置依次通过导气管串联在一起,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与集排水壶的进气口连接在一起,所述集排水壶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安装有浮动球塞,所述排水口安装有单向排水阀,且通过导水管与基坑地面的排水设备相连。本发明在使用时,在施工场内及基坑降水井内只存在导气管及导水管,避免电泵入井及场内施工机械操作失误将电线碰断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利用气压控制装置的自动调节与集排水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施工现场的高效管理,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的基坑也随之变大、变深,基坑的降排水在施工过程中也尤为重要。针对基坑的降排水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是水泵抽水,但水泵抽水存在抽水过程中用电安全、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基坑排水施工现场线缆布置杂乱、安全性能不好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施工场内及降水井内只存在导气管及导水管,避免电泵入井及场内施工机械操作失误将电线碰断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利用气压控制装置的自动调节与集排水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施工现场的高效管理,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包括空压机、储气罐、气压控制装置、进水口、浮动球塞、进气口、排水口、单向排水阀、集排水壶、导气管和导水管,所述空压机、储气罐和气压控制装置依次通过导气管串联在一起,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与集排水壶的进气口连接在一起,所述集排水壶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安装有浮动球塞,所述排水口安装有单向排水阀,且通过导水管与基坑地面的排水设备相连。
上述的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所述集排水壶的外侧水压大于其内部空气压力时,压力差迫使进水口处安装的浮动球塞打开,基坑内部积水由进水口灌入集排水壶内部,实现集水过程。
上述的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所述气压控制装置的出口压力可调节,通过进气口向集排水壶内部充入压缩气体,压力差迫使排水口处安装的单向排水阀打开,使得集排水壶内部集水通过导水管向地面排出,实现排水过程。
本发明在使用,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基坑集水井内部集水的自动抽排:
S1:按照要求用导气管将空压机、储气罐、气压控制装置以及集排水壶连接在一起,将集排水壶放入基坑的降水井中;
S2:集排水壶在自身重力及进水作用下下沉,随着内部集水的增多,浮动球塞自然上浮将进水口堵塞,完成集水过程;
S3:气压控制装置通过导气管从进气口将储气罐中的压缩气体压入集排水壶中,压力差迫使排水口处安装的单向排水阀打开,使得集排水壶内部集水通过单向排水阀沿导水管排出,完成排水过程;
S4:待集排水壶内部集水排出后,集排水壶内部压力减小,基坑降水井的水压打开进水口处安装的浮动球塞,水继续进入集排水壶内部;
S5:重复上述步骤S2-S4,直至基坑降水井中的集水完全排出。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坑自动空压降排水壶装置,在施工场内及降水井内只存在导气管及导水管,避免电泵入井及场内施工机械操作失误将电线碰断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保证用电安全、减少触电;
2、通过气压控制装置的自动调节与集排水壶的相互配合,自动排水,避免人员漏查导致降水停止及由降水停止对土方开挖的施工效率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9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格构框架梁
- 下一篇:一种超深基坑围护止水结构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