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7915.3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鲍碧清;汪联辉;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7/34;A61K9/16;A61P31/04;A61K3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复合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颗粒是先利用再沉淀法将一种近红外导电高分子制备成导电高分子纳米颗粒后,加入到含有多巴胺的Tris‑HCl溶液中搅拌进行聚多巴胺修饰,离心纯化后再通过葡萄糖还原硝酸银,最终负载银纳米颗粒形成的。本发明中公开的导电高分子纳米颗粒具有强近红外吸收,因此具有高效的光热性能;聚多巴胺修饰层不仅利用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提供银纳米颗粒的还原位点,还能够进一步增强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银纳米颗粒本身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在克服了稳定性差的缺点后,复合银纳米颗粒兼具光热抗菌和银纳米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细菌感染是一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为了抵御该类感染,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开发出多种抗生素类药物,但是,随着多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出现,单一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出新型抗菌材料或通过协同治疗方法来增强抗菌功效。
银纳米颗粒(Ag NPs)是一类优良的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活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渗透细菌细胞膜的能力,可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但是,银纳米颗粒表面积较大,容易被氧化并倾向于聚集成簇,导致抗菌性较差。
光热疗法(PT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策略,采用光吸收剂产生热量以对肿瘤细胞进行热杀伤,这也拓展了治疗细菌感染的思路。迄今为止,发现的大多数光热剂是无机材料,例如金纳米棒,石墨烯氧化物和碳纳米管,其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和长期细胞毒性的问题。近年来,有机共轭聚合物纳米颗粒凭借其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特性,良好的光稳定性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传感,长期细胞追踪和靶肿瘤成像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针对该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有机共轭聚合物纳米颗粒在病原体消毒中的应用研究很少被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银纳米颗粒易氧化聚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它可以提高银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具有光热抗菌和银纳米抗菌的双重抗菌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该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是在一种由聚多巴胺修饰的导电高分子纳米颗粒表面负载银纳米颗粒后制备得到的,尺寸均一,粒径在78-83 nm,其表面负载的银纳米颗粒形貌良好,尺寸均一,粒径在9-10 nm。
所述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制备步骤为:
1) 利用再沉淀法将导电高分子PSBTBT制备成纳米颗粒PSBTBT NPs;
2) 将PSBTBT NPs溶液加到含有多巴胺的Tris-HCl缓冲液中,室温下震荡8-10 h,离心纯化3次,制备得到聚多巴胺修饰的导电高分子纳米颗粒PSBTBT@PDA NPs;
3)配制硝酸银溶液,氨水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将PSBTBT@PDA NPs、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溶液加入到反应瓶中,磁力搅拌0.5 h,再加入葡萄糖溶液,搅拌2 h;
4)采用超纯水清洗步骤3中的产物,离心纯化三次,得到分散在超纯水中的最终产物,储存在4 °C冰箱待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硝酸银溶液、氨水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反应摩尔比是1:100:10。
进一步地,氨水溶液中所含氨的质量百分浓度在25%-28%范围内,硝酸银溶液浓度为8 mg/mL;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60 mg/m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PSBTBT NPs溶液的浓度为0.08 mg/mL,Tris-HCl缓冲液中多巴胺浓度为0.5 mg/mL,Tris-HCl缓冲液的浓度为10 mM、pH值为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7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