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6000.0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喜;王旭;董昱;叶亦杰;李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27/12 | 分类号: | F16K27/12;F16K1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门 矿山巷道 密封盖 复位弹簧 限位板 泄压阀 导向柱 施工安全性 一端设置 导向杆 固定柱 可控制 上套 泄压 背离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包括密封盖,在密封盖背离风门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在导向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密封盖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穿设有用以固定安装限位板的固定柱,在限位板与密封盖上均穿设有导向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实现矿山巷道内风门左右侧的泄压,使得爆生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及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的影响达到可控制程度,提高施工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地下开拓,矿石采出需要,爆破在矿山生产中成为了重要的施工手段,其特点是高效,低成本。然而伴随的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一项便是爆破产生的爆生气体及有毒烟尘。其中爆生气体在瞬间产生的压力对巷道内的支护,设备等具有损害性,例如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尘爆炸使爆源附近气体温度骤然上升,从而使气体的压力突然增大,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0.736MPa,但是在有大量积尘巷道时,爆炸压力将随距爆源距离的增大则呈跳跃地增大。一般来说,距爆源200m的平硐巷道口,爆炸压力可达0.5~1.0MPa。如果在冲击波传播的通道内受阻时,爆炸压力还将上升。冲击波速度高达2340m/s。如此高压、冲击波会对人体内脏造成极大损伤,推到人员造成外伤和内伤,摧垮支架造成巷道塌冒,毁坏矿井通风设施造成紊乱,摧毁机电设备和矿车造成生产中断,吹扬积尘造成煤尘再次爆炸。若不能及时泄压,将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有毒烟尘也需要及时排出,否则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使后续的施工进程无法开展,影响矿山生产。而泄压阀作为一种有效的泄压方式,在巷道、硐室内压力增高时,可迅速开口泄压并排出有毒气体;待气体压力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时,能迅速复位。对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及其工作方法,能实现矿山巷道内风门左右侧的泄压,使得爆生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及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的影响达到可控制程度,提高施工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包括密封盖,在密封盖背离风门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在导向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密封盖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穿设有用以固定安装限位板的固定柱,在限位板与密封盖上均穿设有导向杆。
进一步的,在密封盖与风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在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与导向柱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固定柱与导向杆均为螺柱,在螺柱上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的,固定柱一端与限位板连接,固定柱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柱与固定板焊接,固定板固定于风门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一端与限位板连接,导向杆另一端穿过风门和密封盖。
进一步的,固定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风门上。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的工作方法,包括所述的矿山巷道风门泄压阀:
(1)在安装时,先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风门上开若干对安装孔,在每对安装孔内分别安装相互反向的泄压阀,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用合适的弹性系数的弹簧作为复位弹簧;
(2)在工作时,当风门左侧的压强大于风门右侧的压强时,会使安装于风门右侧泄压阀的密封盖受到向右的推力,当该推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力时,会使密封盖往右移动,这时密封盖与风门分离,密封盖无法对安装孔进行密封,风门左侧的气体通过安装孔,流入风门右侧,使风门左侧泄压,当风门左侧气压形成的作用于密封盖上的推力小于复位弹簧的弹力时,复位弹簧会将密封盖往左顶,使密封盖复位,此时安装于风门右侧泄压阀的密封盖受压力,紧贴于风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6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