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5911.1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6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敏;张治国;王玉洁;赵世民;李渊博;翟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庆敏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星蓝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4 | 代理人: | 张恒阳 |
地址: | 471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 ||
本发明一种移栽器,属于农业工具设备领域,本发明的投苗腔,具有一入苗口及一出苗口;锥刺机构,至少包括锥刺部,锥刺部由多个瓣状结构组成,还包括控制锥刺部各瓣状结构开闭的打开机构;握持部,固定在投苗腔一侧;开关件,与握持部连接;传动部,一端与位于握持部的开关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开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开关件的开关操作传递至所述打开机构,通过所述打开机构控制所述锥刺部各瓣状结构的开闭。本发明在田地上形成的土坑,刺部形态变为开抓状时上提,土坑旁的土掩埋留在土坑中的育苗根部,一次性完成育苗移植,克服单纯人工移栽时使用现有耕具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移栽质量难以把控,育苗的成活率底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工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栽器。
背景技术
大棚育苗完成后,需要将大棚育苗进行大田移栽,国外普遍采用的大中型移栽器械进行育苗移栽,适合平原区和农场式生产,国内田地移栽机械的研究尚不成熟,功能比较单一,仅限于平原区应用。但是丘陵地区的田地,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岗上,地势高低不平,落差大小而分散,移栽机械在丘陵山区根本无法使用,丘陵山区的育苗只能靠人工移栽,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工作效率低,移栽质量难以把控,育苗的成活率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机提供了一种移栽器,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克服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工作效率低,移栽质量难以把控,育苗的成活率底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栽器,包括:
投苗腔,具有一入苗口及一出苗口;
锥刺机构,至少包括锥刺部,锥刺部由多个瓣状结构组成,还包括控制锥刺部各瓣状结构开闭的打开机构;
握持部,固定在投苗腔一侧;
开关件,与握持部连接;
传动部,一端与位于握持部的开关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开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开关件的开关操作传递至所述打开机构,通过所述打开机构控制所述锥刺部各瓣状结构的开闭。
所述锥刺部的瓣状结构转动连接在投苗腔底部并依次分布在投苗腔底部出苗口的周向上,相邻的瓣状结构侧边可依次衔接,以使锥刺部能组合变形,所述变形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变形至所述第一形态时锥刺部组成用于闭合所述投苗腔出苗口的闭合态刺状腔体,变形至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刺状腔体变形为用于打开所述投苗腔开口的张开态爪状结构。
所述传动部一端设置有用于受力的所述开关件,传动部另一端与所述打开机构连接,传动部用于将所述开关件的受力传动至所述打开机构,以使锥刺部维持所述第一形态或所述第二形态。
所述打开机构为传动部与多个瓣状结构的相互铰接,相对于传动部铰接一端的另一端和投苗腔之间具有复位装置,传动部通过复位装置与投苗腔连接,以使传动部受力释放后恢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具有蓄力的所述复位装置与投苗腔、传动部和锥刺部通过所述蓄力作用并处于自由状态时传动部的位置。
所述投苗腔外具有蓄肥腔,蓄肥腔底部与投苗腔内部连通,传动部位于蓄肥腔内并经所述连通处连接打开机构;蓄肥腔底部设置有单向卸料部,传动部穿过并传动连接于单向卸料部,以使传动部在单向卸料部一固定方向传动时,单向卸料部卸料。
所述传动部运动方向为使锥刺部从所述第二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单向卸料部卸料。
所述打开机构为传动部与多个瓣状结构的相互铰接,所述传动部连接在位于所述瓣状结构与投苗腔转动连接处与锥刺部底部处之间的所述瓣状结构外侧上,单向卸料部为蓄肥腔底部圆柱状卸料口传动部经过所述圆柱状卸料口部分的周向上分布的伞状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庆敏,未经杨庆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5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机械分苗装置
- 下一篇:茶叶种植基地土壤养分维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