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与检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5080.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兆军;高厚秀;赵玄;赵伟;廖志远;杨帆;韩捷;聂炜超;肖镇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G21C17/017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然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枪 定位装置 氦质谱检漏仪 流量控制系统 测量系统 物理数据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氦质谱检漏 蒸汽发生器 无损检测 组件连接 检漏 高温气冷堆 浓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换热设备 维修技术 组件安装 蒸发器 氦气 水室 | ||
1.一种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枪定位装置(1)、吸枪组件(2)、流量控制系统(3)、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吸枪组件(2)安装在吸枪定位装置(1)上;吸枪定位装置(1)安装在蒸发器水室(11)上;流量控制系统(3)与吸枪组件(2)连接;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与吸枪组件(2)连接;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分别与流量控制系统(3)、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连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分别与吸枪定位装置(1)和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枪定位装置(1)装载吸枪组件(2)进行定位,使吸枪组件(2)能够被移动到检查计划内的所有传热管(10)下方,由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中的运动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枪组件(2)由2根独立的吸气套筒、2根独立的吸气气管和2根独立的吸枪组成,吸枪组件(2)通过快速接口安装在吸枪定位装置(1)上;检验时吸气套筒分别覆盖1根与传热管(10)相连的节流组件(12),2根吸气气管分别与流量控制系统(3)中的2台流量控制器相连,2根吸枪分别与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中的2台氦质谱检漏仪连接;用于吸出传热管(10)中的气体供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进行氦气浓度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控制系统(3)由2台流量控制器与一台抽气泵组成,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控制传热管(10)内部的吸气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由2台氦质谱检漏仪组成,用于分析吸枪组件(2)吸出的气体中氦气的浓度;通过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将分析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进行记录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用于测量和记录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流量控制器和氦质谱检漏仪的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由运动控制模块、物理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组成。
8.一种蒸汽发生器氦质谱检漏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系统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正式检查开始前,确认蒸汽发生器壳侧密封性良好;
步骤二:将各子系统/部分:吸枪定位装置(1)、吸枪组件(2)、流量控制系统(3)、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进行连接;使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对各个子系统/部分进行功能测试,并确认各子系统/部分工作正常;
步骤三:将温度传感器(1)通过快速接口安装在蒸汽发生器水室(11),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通过快速接口安装在蒸汽发生器壳侧;
步骤四:将吸枪定位装置(1)安装在蒸汽发生器水室(11),并搭载含有2套吸枪和吸气套筒的吸枪组件(2),进行自动定位,以保证吸枪组件(2)中的任意一个吸气套筒能够到达所有与传热管(10)相连的节流组件(12)下方;
步骤五:使吸枪组件(2)中的2个吸气套筒分别与2根节流阻件(12)接触形成密封,启动流量控制系统(3),并将2根传热管(10)内部的气体流量设定为Q1,使得传热管(10)内部形成负压气流,分别将2根传热管(10)内部气体吸出,将泄漏出来的氦气从漏点处转移至传热管管口,进而被连接在吸枪组件(2)上的吸枪吸取进入氦质谱仪检漏系统(4),使用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记录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中2台氦质谱检漏仪的信号值,记为本底I0和I0',同时记录2个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的数值和2根传热管(10)内部的实际流量值Q1'和Q1",通过局域网将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记录的数值传输给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将吸枪组件(2)与节流阻件(12)分开;
步骤六:将蒸汽发生器壳侧充入氦气;
步骤七:再次将搭载含有2套吸枪和吸气套筒的吸枪组件(2)与2根节流阻件(12)接触形成密封,并启动流量控制系统(3),并将2根传热管(10)内部的气体流量设定为Q1,分别将2根传热管(10)内部气体吸出,使用物理数据测量系统(5)记录氦质谱检漏仪系统(4)中2台氦质谱检漏仪的信号值,记为测量值I1和I1',同时记录2个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的数值和2根传热管(10)内部的实际流量值Q2'和Q2",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6),根据流量控制系统(3)测量出的传热管(10)内部实际气体流量大小Q2和氦质谱仪检漏系统(4)测量出的氦气含量多少I1,以及2个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氦气浓度传感器(9)的数值计算出漏点泄漏量的大小;
步骤八:对所有传热管(10)进行定量检查后,确认传热管(10)是否存在泄漏,若未检查到存在泄漏的传热管(10),则检查结束,进入数据分析管理阶段;若发现传热管存在泄漏,则对存在泄漏的传热管进行定位检查;
步骤九:将吸枪组件与被检传热管(10)相连的节流组件(12)接触并使密封,启动流量控制系统(3),对被检传热管(10)施加一个吸出流量,在气体完全转移时间tf之后,立刻改变吸出流量Q1,在气体完全转移时间加上安全时间这段时间内保持此流量;然后继续改变吸出流量Q2,在气体完全转移时间加上安全时间这段时间内保持此流量;施加流量Q1所需的时间t1,观测对应流量造成传热管出口处的氦信号值的变化;施加流量Q2所需的时间t2,观测对应流量造成传热管出口处的氦信号值的变化;根据在不同流量Q1/Q2时,信号反应时间t1/t2的不同,利用二次不同流量的等式进行差值计算,计算出漏点的位置;
步骤十:所有存在泄漏的传热管(10)的定位检查结束后,对检查数据进行管理,对所有传热管(10)是否存在泄漏和漏点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记录;并生成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生效后,确认检查最终结束;
步骤十一:拆除相关检查设备,并恢复蒸汽发生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50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