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4718.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庞永珍;苏小佳;夏亚迎;江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82;A01H5/00;A01H5/10;A01H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2 | 代理人: | 王亚男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个 多功能 myb 转录 因子 基因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参与多个途径的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该MYB型转录因子基因即为从“活化石”植物银杏中鉴定的GbMYB2,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且,本发明公开了该基因的用途,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调控植物类黄酮、木质素和植物生长发育。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从银杏中克隆出MYB2转录因子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鉴定,发现了该基因参与多个代谢途径,是一个多功能的转录因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个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类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对于植物适应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类黄酮物质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许多功能,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有重要应用。植物是人类主要的食品与药物来源,因此,如何有效调控植物中类黄酮的积累以帮助人类获得更优质的药食资源成为植物次生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录因子在细胞发育的诸多进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是改良调控作物一系列复杂性状的生物工程技术上的重要候选基因。转录因子不同于结构基因特征之一为:在一定条件下,其可以对一个代谢途径的一个甚至数个功能基因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相关途径整体地调控。因此,研究特征型转录因子的功能有益于对代谢途径的解析并最终实现定向调控。植物中包含诸多类型的转录因子,其中包括MYB、CBF/DREB1、HSF、TGA6、BOS1、bZIP和AP2/EREBP等,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有重要作用。在类黄酮合成的调控中,MYB型转录因子具有重要作用。银杏是一种类黄酮含量丰富的药用植物,类黄酮物质是其药用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还没有系统研究银杏类黄酮积累与调控的转录因子的系统报道。鉴于MYB转录因子的多种功能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克隆和鉴定具有活性的银杏的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特别是对类黄酮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银杏MYB转录因子,特别是调控类黄酮的MYB转录因子功能未知,无法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及其用途。实现的目的为,本发明从银杏中克隆出对多种类黄酮物质的积累具有调控功能MYB转录因子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鉴定鉴定,为在其它植物中利用生物技术调控类黄酮途径物质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基因,该MYB转录因子基因即为GbMYB2,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所发现的类黄酮MYB转录因子基因是从银杏中克隆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MYB转录因子基因,丰富了MYB转录因子的种类,同时由于类黄酮物质积累的变化与植物的生长与抗病性具有重要的联系。因此,可进一步通过GbMYB2实现改变类黄酮的积累,进而改善植物生长及抗病能力上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该MYB转录因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的MYB转录因子基因的用途在其它植物中异源表达可以改变该生物中类黄酮物质的积累,特别是黄酮醇、花青素、单宁,它们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本发明证明GbMYB2能够同时调控这三种类黄酮合成的生物合成。同时GbMYB2基因还影响植物木质素、表皮毛和生长。这是在银杏中首次发现的具有多种功能的MYB转录因子。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从银杏中克隆出MYB转录因子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鉴定,发现了该基因在银杏中与类黄酮的积累具有相关性,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过表达可以改变花青素、黄酮醇、单宁等主要类黄酮的积累,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表皮毛和生长发育都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GbMYB2与其它物种相关转录因子的聚类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4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