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3967.3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龙;许恺丽;赵星磊;冯靖;胡荣;刘宗;王艳芝;吴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F23/14;G01F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然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器 湿度 测量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热工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目的是针对现有测量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以便能够对蒸汽发生器的蒸汽湿度进行实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流量测量范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干燥器疏水流量测量模块、甲板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干燥器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和甲板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两侧。本发明实现了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的实时测量,并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疏水流量范围,能量损失小、更安全、更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工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湿蒸汽广泛存在于蒸汽发生器中,蒸汽湿度小于0.1%才允许进入汽轮机做工。因此,蒸汽发生器中蒸汽湿度测量一直是蒸汽发生器设计、实验研究、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测量和监测汽水分离器和干燥器出口蒸汽湿度可以获得两个关键部件的汽水分离性能,为设计改进和工程验证提供依据;监测和测量蒸汽发生器出口蒸汽湿度,为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改进、工程验证和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充分的论据。
目前的工业应用中主要采用化学试剂滴定法或者示踪剂法来测量湿蒸汽干度。化学试剂滴定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湿蒸汽中氢氧根或氯根的分布均匀性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示踪剂法也要求示踪剂在整个蒸汽供应系统中分布均匀,测点取样过程繁琐,示踪剂测量分析成本较高。并且这两种方法不能实现蒸汽湿度的实时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测量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以便能够对蒸汽发生器的蒸汽湿度进行实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流量测量范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湿度测量系统,包括干燥器疏水流量测量模块、甲板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干燥器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和甲板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两侧。
如上所述干燥器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包括排汽管阀门、进水管阀门、集水罐、液位计、差压变送器、回水管阀门、第一流量测量直管、第二流量测量直管、第三流量测量直管,旁通阀门;
所述集水罐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器上端蒸汽连通,所述排汽管阀门安装在在集水罐与蒸汽发生器蒸汽侧连通的管道上,所述进水管阀门通过管道两端分别连接蒸汽发生器分离器集水槽和集水罐筒体,所述液位计,安装于集水罐一侧,所述差压变送器安装于集水罐一侧,引压管位于集水罐筒体两端;所述第一流量测量直管入口侧通过管道与集水罐下端相连,第二流量测量直管入口侧通过管道与集水罐下端相连,第三流量测量直管入口侧通过管道与集水罐下端相连,所述第一流量测量直管、第二流量测量直管、第三流量测量直管三段测量直管并联安装;所述回水阀门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流量测量直管、第二流量测量直管、第三流量测量直管三段测量直管出口侧和蒸汽发生器疏水侧,旁通阀门通过管道连通分离器疏水槽和蒸汽阀神器疏水侧。
如上所述第一流量测量直管包含直管、阀门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测量直管管径为DN50,所述第一流量测量直管阀门、流量计均以法兰形式连接。
如上所述第二流量测量直管包含直管、阀门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测量直管管径为DN32,所述第二流量测量直管阀门、流量计均以法兰形式连接。
如上所述第三流量测量直管包含直管、阀门和流量计,所述第三流量测量直管管径为DN65,所述第三流量测量直管阀门、流量计均以法兰形式连接。
如上所述甲板疏水流量测量模块包括排汽管阀门、进水管阀门、集水罐、液位计、差压变送器、回水管阀门、第四流量测量直管,旁通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3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