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湖泊的快速综合修复办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1590.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9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J20/20;B01J20/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湖泊 快速 综合 修复 办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湖泊的快速综合修复办法,涉及污染治理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每日8:00‑10:00在湖泊内抛洒一定量石灰粉,每日17:00‑18:00取样检测监控水体pH变化;待水体pH至7‑9时,在水中投放软体动物并放入人造浮岛,所述人造浮岛上栽种有水生植物,所述人造浮岛内设有重金属吸附剂;适时采收和补种水生植物,将其采收的水生植物晒干后焚烧或深埋,持续取样检测监控水体重金属待其合格后,将软体动物打捞焚烧或深埋,最后将人造浮岛取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湖泊的快速综合修复办法。
背景技术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地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90%都蓄积在湖泊里。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在内陆湖泊星罗棋布,点多面广,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管理与保护,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如采矿、冶炼等行业会产生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泊中,则对湖泊内及周边动植物产生巨大危害,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另外还包括具有毒性的Zn、Cu、Co、Ni、Sn、V等。它们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富集,污染土壤和作物,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危害,并且还能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具有损害人类及动物健康的潜在危险。其中,重金属Cd是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常常共同存在构成复合污染,其多为非降解型有毒物质,不具备自然净化能力,一旦进入水体就很难从中去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对于湖泊污染治理修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去除水环境中的重金属,降低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这种技术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方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具有潜在或显著经济效益等优点,但由于污染水体、修复植物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差异,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就成为重金属污染水域的植物修复技术推广和实际应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2、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假单胞杆菌属、酵母菌和霉菌等对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有耐受性的微生物,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摄入菌细胞内再去除;3、物理化学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炭和硅胶吸附等,成本高、操作复杂,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以上每种修复技术都有优点,也有一定的缺陷。
公告号为CN 105254017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综合处理方法。现有技术效率低,为此,本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综合处理方法在进料口,通过高速钢丝绳式根叶分离切割刀将船头宽大水面上的水葫芦进切割,切割后茎叶、根部被喇叭型进料口的侧壁收拢、集中,形成厚层,被根部链杆式输送网和茎叶链杆式输送网收集起来,效率高;采用专用晾晒装置,对浮生植物进行晾晒脱水,精确脱去60-70%的水分,提高浮生植物的干物质量和营养。本发明适合针对内陆的湖泊、池塘等封闭水域或已存在水葫芦、水花生入侵的河流、水渠等开放水域进行富营养化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是治理水域污染、变废为宝的有力武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湖泊的快速综合修复办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重金属污染湖泊的快速综合修复办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每日8:00-10:00在湖泊内抛洒一定量石灰粉,每日17:00-18:00取样检测监控水体pH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