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70789.9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胜;李鹏霞;胡花丽;张雷刚;罗淑芬;张映曈;李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144 |
| 代理公司: |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 32332 | 代理人: | 王长征 |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蓝 牛心 保鲜处理 熏蒸 预冷 冷库 采后病害 湿热空气 保鲜袋 杀菌剂 贮藏期 采收 吹干 分层 水雾 贮存 保鲜 摆放 新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新鲜采收的牛心甘蓝分层摆放后,置于含保鲜杀菌剂的50℃湿热空气中熏蒸10‑20min;熏蒸结束后将牛心甘蓝表面的水雾吹干并置于冷库中预冷;将预冷结束的牛心甘蓝用保鲜袋包装,然后置于冷库中贮存。本发明提供的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能长时间有效保持牛心甘蓝的品质,减少采后病害的发生,延长贮藏期,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牛心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植物,营养价值丰富,栽培面积和产量巨大。牛心甘蓝切割采收后呼吸作用增强、抵抗力下降、易受微生物侵染,不经采后保鲜处理直接放入冷库贮藏易造成甘蓝衰老加速、外表失水和腐烂,采后损失巨大,但现有的技术发明以鲜切甘蓝保鲜技术为主,缺乏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技术。
蔬菜采后已有采后杀菌剂处理、保鲜剂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但现有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存在操作繁琐、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杀菌剂和保鲜剂处理会增加处理步骤,不具备杀虫作用且会增加蔬菜药物残留。热处理中水浸泡处理会增加甘蓝内水分含量和导致贮藏过程中腐烂加剧,而干热处理会增加甘蓝内水分流失,造成萎蔫;因此发明一种简便、安全的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对于提高牛心甘蓝的保鲜效果及确保食品安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蒸汽加热对甘蓝进行热处理,可通过控制蒸汽温度可达到热处理保鲜和杀虫灭菌的目的,避免了热水处理和干热处理导致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问题。但蒸汽热处理同样存在单纯处理效果不明显、处理时间较长和蒸汽喷出温度过高易导致蒸汽中添加的抑菌成分失效等问题。
ε-聚赖氨酸是一种抗菌谱广,稳定性好的多肽,能在人体内分解为赖氨酸,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安全性高于化学防腐剂,具有一定保鲜作用且可抑制耐热性较强的微球菌等。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于2014年第5号公告《关于批准ε-聚赖氨酸等4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等的公告》批准ε-聚赖氨酸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D-柠檬烯是一种重要的单环单萜烯,广泛存在予柑橘、蔬菜等植物中,中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D-柠檬烯为允许使用的香料,D-柠檬烯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稳定,对细菌、真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抑菌物质,在果蔬采后保鲜、抑菌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ε-聚赖氨酸、D-柠檬烯结合蒸汽热处理在牛心甘蓝中还没有应用,因此开发一种省时、省力和安全的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通过热处理中添加稳定且安全的保鲜杀菌物质的方法来解决牛心甘蓝采后衰老加速、外表失水和腐烂等问题,对牛心甘蓝采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牛心甘蓝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采收的牛心甘蓝分层摆放后,置于含保鲜杀菌剂的50℃湿热空气中熏蒸10-20min;
(2)熏蒸结束后将牛心甘蓝表面的水雾吹干并置于冷库中预冷;
(3)将预冷结束的牛心甘蓝用保鲜袋包装,然后置于冷库中贮存。
作为优化方案:步骤(1)中的保鲜杀菌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99-99.25份、D-柠檬烯0.3-0.5份、ε-聚赖氨酸0.05-0.1份以及吐温20 0.4份。
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中的保鲜杀菌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99份、D-柠檬烯0.5份、ε-聚赖氨酸0.1份以及吐温20 0.4份。
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中的湿热空气相对湿度≥97%,处理时间为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性的浆果保鲜剂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生物保鲜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