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0719.3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0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雄士;高久晃一;加藤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298 | 分类号: | H01M8/04298;H01M8/04089;H01M8/0432;H01M8/0438;H01M8/04746;H01M8/04225;H01M8/04223;H01M8/04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 11555 | 代理人: | 叶仲楠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分离器 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 燃料电池系统 连通 循环流路 燃料气体供给流路 连接流路 流路 气体排出口 液体排出口 排气流路 燃料排气 开闭阀 排水阀 分配 燃料 | ||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经由燃料气体供给流路向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极供给燃料气体并且经由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向所述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极供给氧化剂气体来进行发电,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具备:
燃料排气流路,其使从所述阳极电极排出的燃料排气流通;
气液分离器,所述燃料排气经由所述燃料排气流路流入该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对该燃料排气进行气体与液体的分离;
循环流路,其经由连接部来与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连接,由此来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与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连通;
连接流路,其经由排水阀来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连通;
分配流路,其将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连通,或者将所述循环流路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连通;以及
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分配流路进行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设置引射器,该引射器将向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供给的所述燃料气体与从所述气体排出口向所述循环流路排出的排出气体混合,
经由电磁阀向所述引射器供给所述燃料气体,
所述分配流路将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的比所述引射器靠下游侧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能够对所述开闭阀以及所述排水阀进行开阀指示或者闭阀指示,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燃料电池的预热开始时对所述排水阀进行开阀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进行了开阀指示的所述排水阀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对所述开闭阀进行开阀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的比所述连接部靠下游侧、所述燃料排气流路、所述循环流路循环的气体的压力,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进行了开阀指示的所述排水阀是否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能够测定所述燃料电池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调整对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供给的所述燃料气体的供给量,使得通过对所述排水阀以及所述开闭阀双方、或者仅对所述排水阀进行开阀指示而上升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上升率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7.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经由燃料气体供给流路向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极供给燃料气体并且经由氧化剂气体供给流路向所述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极供给氧化剂气体来进行发电,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开阀判定工序,判定排水阀是否根据开阀指示而正常打开,该排水阀用于从对所述阳极电极排出的燃料排气进行气体与液体的分离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排出包含所述液体的排出流体,
在所述开阀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排水阀正常打开的情况下,继续对所述排水阀进行的开阀指示,由此使所述排出流体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一并供给到所述阴极电极,来在所述阴极电极处发生发热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阀判定工序中判定为所述排水阀没有正常打开的情况下,使向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供给的所述燃料气体以及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排出气体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氧化剂气体一并供给到所述阴极电极,来在所述阴极电极处发生发热反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升率确认工序,在所述开阀判定工序之后,判定因在所述阴极电极处发生发热反应而上升的所述燃料电池的温度的上升率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在所述上升率确认工序中判定为所述上升率不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对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流路供给的所述燃料气体的供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7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