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0059.9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军;冼祖尧;王诚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歌莉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5/10;C09D7/61;C09D7/63;C09D7/65;C08F220/06;C08F220/20;C08F220/14;C08F220/18;C08F212/08;C08F2/26;C08F2/30;C08G18/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丙烯酸 双组份 面漆 制备方法和应用 附着力 物理机械性能 金属 多异氰酸酯 耐化学溶剂 耐磨性 成膜助剂 防闪锈剂 防锈能力 防粘连剂 抗冲击性 绿色环保 使用寿命 水性涂料 异氰酸酯 分散剂 高低温 离子水 耐候性 耐水性 稳定剂 无溶剂 消泡剂 增稠剂 挥发 漆膜 乳液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水性涂料技术领域;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将制得的乳液、离子水、消泡剂、成膜助剂、分散剂、增稠剂、防闪锈剂、防粘连剂和稳定剂混合后加入异氰酸酯或者多异氰酸酯制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应用。本发明的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能耐高低温、耐化学溶剂,有较强的附着力、抗冲击性、耐水性、耐磨性和耐候性。同时具有漆膜干燥时间短,无溶剂挥发,绿色环保的优点;提高金属的防锈能力,提高金属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溶剂型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虽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和耐化学等性能;但由于溶剂型涂料中含有有机溶剂;因此其VOC含量高,易挥发、气味大、有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为了减少这些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已将水性涂料列入今后工业涂料的发展方向;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大大降低了可挥发有机物的含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势必要被水性涂料全面替代;溶剂型涂料必然面临转型升级;同时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对工程机械涂装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的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很难满足涂装要求;底漆为漆料的第一层;与金属材质相接触;而面漆为多层涂装中最后涂装的一层涂料,与水、垃圾以及灰尘等相接触。底漆的涂刷能够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增加面漆的丰满度等。由于面漆为涂装的最后一层涂料,那么面漆便呈现出装修后的整体效果,因而面漆要求具有很好的色度和亮度。另外,由于面漆与水、垃圾以及灰尘等相接触;因而还应具有很好的耐污染,耐老化,防潮、防霉、抗碱、抗腐等特性;目前应用在金属机械防锈漆和船舶涂料上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其耐水性、耐化学性、防辐射性、抗冲击性、耐磨性和耐候性不理想,从环保和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需要确保面漆涂装后表面的光滑性及强度性等,亟需开发一种性能优良的水性丙烯酸双组分面漆。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金属喷涂面漆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能耐高低温、耐化学溶剂,有较强的附着力、抗冲击性、耐水性、耐磨性和耐候性。同时具有漆膜干燥时间短,无溶剂挥发,绿色环保的优点;提高金属的防锈能力,提高金属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性丙烯酸双组份面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A组分原料;其中,A组分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丙二醇甲醚醋酸酯30-70份、单体丙烯酸10-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份、丙烯酸丁酯10-20份、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2-1份、中和剂三乙胺1-12份、去离子水40-90份、单体苯乙烯15-30份、丙烯酸丁酯10-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份、丙烯酸β-羟丙酯10-20份,OP-10乳化剂2-8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8份、引发剂过硫酸钾0.1-1份、PH值缓冲剂碳酸氢钠1-6份、颜料1-8份、填料5-30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5份、分散剂0.5-3份、增稠剂1-5份、防闪锈剂2-8份、防粘连剂1-8份和稳定剂1-5份;
S2、按配方将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占引发剂总量的20%的过氧化二苯甲酰混合均匀后泵入滴加槽内,得到混合物A;
S3、将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加入带搅拌的反应釜内,关闭后进行搅拌,并加热升温至100-120℃;将混合物A缓慢滴加入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滴加时长为1-2H;滴加后保温1-2H;得到混合物B;将余量的过氧化二苯甲酰滴加到混合物B中,保温3-4H,得到混合物C;然后将混合物C冷却至50-60℃,加入中和剂三乙胺,调节PH为7,得到混合物D;加入三分之一的去离子水乳化,得到固体含量为40%的改性乳液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歌莉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歌莉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