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9193.7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薛彬;宋军;屈军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9/00;A61K49/04;A61K9/51;A61K47/34;A61K47/2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探针 双模成像 光热 核体 制备 包覆层 光热材料 热效应 强光 有效抑制肿瘤 近红外染料 化学性能 经济成本 聚多巴胺 纳米材料 生产效率 硒化铋 包覆 成像 应用 背离 细胞 生长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包括核体和包覆于核体的包覆层,所述核体为光热材料,所述光热材料包括硒化铋纳米材料,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聚多巴胺,在所述包覆层的背离所述核体的外表面上结合有近红外染料。所述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具有强光热效应,而且结构和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近红外二区成像和CT成像功能,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制备的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结构和性能的稳定,而且条件易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纳米探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人类与癌症斗争的过去几十年中,能够精确对癌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低和非特异性,导致许多癌症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这时候肿瘤已经长得很大,并且随着新陈代谢会有很大可能性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非常迫切的能够发展出能够多功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克服单一方法的不足。
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发展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一方面,整合不同的成像模式到单一的纳米平台不仅优于单一的成像模式,同时也可以更精确的引导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可见光穿透深度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发展穿透深度深的近红外区发光的纳米材料,尤其是近红外二区发光的纳米粒子,而近红外二区发光的纳米材料包括有机染料掺杂的纳米粒子,近红外量子点和上转换纳米粒子,但是由于量子点的生物毒性也备受争议,并且上转换纳米材料低的发光效率也限制了它的生物应用。并且,许多多功能化的纳米材料作为纳米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药物的载体或者在外部的物理刺激下独自发挥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那些在近红外吸收无机纳米粒子,它们可以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并且可以实现实时的成像和光热治疗。
硒化铋(Bi2Se3)纳米材料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能吸收近红外光808nm而转化成热能,Bi2Se3是一种拓扑绝缘材料,能隙0.3EV,纳米粒子中包含铋元素,原子序数较大(Z=83),拥有高的光电吸收系数和X-射线衰减系数,远高于碘、金、铂。因此,它们的化合物Bi2Se3可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很好的效果。然而,Bi2Se3作为纳米诊疗剂在生物应用也存在很多难题:首先由于Bi2Se3的不稳定性和容易氧化,限制了体外和体内的应用;其次,由于缺乏合适的表面修饰也限制了它们转载药物的能力;最后,如何构建近红外二区发光的光热纳米诊疗剂,并最大程度的增强它的光热治疗的效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硒化铋(Bi2Se3)纳米材料不稳定和其生物应用的单一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包括核体和包覆于核体的包覆层,所述核体为光热材料,所述光热材料包括硒化铋纳米材料,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聚多巴胺,在所述包覆层的外表面上结合有近红外染料。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有硒化铋的光热纳米材料于含有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溶液中进行混合反应后,再加入近红外染料进行混合处理,获得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诊疗剂。所述纳米诊疗剂含有本发明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或由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双模成像光热发光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9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