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东北水稻育秧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9091.5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国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秧 制备 水稻育秧 秧苗 改良 发芽率 酵素 北方冬季 东北地区 高效环保 生长条件 蔬菜种植 水稻种子 温室暖棚 循环利用 秧苗生长 有效预防 制备条件 传统的 生根剂 土壤 草炭 插秧 成活率 免疫力 病害 健康 施加 抵抗 替代 培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水稻育秧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育秧土的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所述育秧土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利用北方冬季蔬菜种植温室暖棚,并通过施加农用酵素对土壤进行改良等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制备出用于东北水稻育秧的育秧土。使用本发明的育秧土可为水稻种子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秧苗的成活率;用于东北地区稻秧苗培育上,可以使秧苗生长健康,增强免疫力,能有效预防和抵抗病害,不仅可替代传统的使用草炭和生根剂育秧方式,而且对改良土壤也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为插秧打好提供健康秧苗的基础;并具有循环利用,高效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中生态水稻育秧的相关技术,具体是一种东北水稻育秧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普遍采用的是大棚育秧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以及水稻品种生长的特性等条件的限制,经逐步摸索并发展出一套利用大棚作为春季水稻育秧的一种模式,并普遍为为种植水稻的农民所应用。
在采用大棚育秧时,育秧土对育秧过程十分重要,由于草炭土资源在东北地区十分丰富,而草炭土的性状条件在保水效果上以及土壤的松软结构上,都会使其育秧管理上较为容易,由此,农民也就慢慢形成了使用上的依赖;然而,不同草炭土的品质差异很大,其中夹杂的草种子则令农民十分烦恼,更麻烦的是一般的草炭营养成分很高,有些草炭的氮磷钾总养份在25%才上,达到国家标准的有机肥总养份5%的一半,养份过高的育秧土会对秧苗的根部造成各种病害,为此,农民不得不长期依赖含有化学成份的生根激素,即生根剂,来保持秧苗的生长,长此下去,对土壤又造成伤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能取代传统的育秧土,以及依赖草炭和生根激素剂育秧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东北水稻育秧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东北水稻育秧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育秧土的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
1.所述育秧土的制备条件是:
在秋季前预备好北方冬季蔬菜种植温室暖棚,所述的温室暖棚为北向土墙,土墙的墙基厚在2米以上,南面的坡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棚顶覆盖可开合的大棚专用保温被;每亩大棚面积(约667平方米),可供6亩春季育苗棚育秧土之用。
2.所述育秧土的制备方法是:
(a)在夏末(8月份),采用农用酵素(顺天农用酵素)按1∶1000倍水稀释进行,稀释后对棚内土壤进行灌溉,泡透至25厘米深,十天后翻一次土,隔十多天再翻一次;
为大棚扣好塑料薄膜;
(b)在水稻田间取200立方米表土,并将土壤中的砾石、残根和腐叶清除干净,然后运进棚内作为培苗土;
(c)在棚内将培苗土摊平,并在此过程中混入农用酵素固体肥料(田香香农用酵素)120公斤,其土层厚度约30厘米左右;
(d)采用农用酵素(顺天农用酵素)按1∶500倍水进行稀释,淋透其培苗土,大棚内尽量保持温度;
(e)白天大棚温度不低于15℃,看到培苗土内杂草种子开始萌芽时,用微耕机或人工彻底翻土,将刚萌芽的杂草幼苗消灭(干死或闷死);
(f)将培苗土在大棚内放置3周,如果天气许可,即日间棚内温度在25℃以上时,要对大棚进行放风排湿;
(g)培苗土在大棚内放置3周后,再加入农用酵素固体肥料(田香香农用酵素),并使其混合,混合后,再对培苗土进行一次翻耕,随后再用农用酵素(顺天农用酵素)按1∶1000倍水进行稀释,淋透其培苗土;
(h)白天大棚温度不低于15℃,看到培苗土内杂草种子开始萌芽时,用微耕机或人工彻底翻土,将刚萌芽的杂草幼苗消灭(干死或闷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国,未经孙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9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