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8025.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7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超;任伟超;王杰青;杨世勇;刘宗发;郑晓飞;刘冰扬;史云峰;张宝来;王道金;李振;吴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6 | 分类号: | B21B38/06;B21B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干辊 压力 均匀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属于轧制工艺技术领域,通过步骤1:根据挤干辊的数据信息获得顶丝的尺寸信息,并将多个所述顶丝均安装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上;步骤2:将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定辊的操作侧,将第二检测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定辊的驱动侧;步骤3:开启所述动辊,使所述动辊压靠所述定辊,并记录压下之后所述动辊的轴承座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之间的高度,其中,操作侧具有第一高度H1、驱动侧具有第二高度H2;步骤4:获得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上的压痕长度;步骤5:根据压痕的数据信息,确定所述顶丝的伸出高度。达到了避免因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导致的带钢跑偏或是起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卷经过冷轧酸轧工序处理后其表面含有大量污物、铁粉,这些冷硬卷在后续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清洗,否则严重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立式清洗段主要采用多级清洗段系统,由碱洗、刷洗、电解清洗、热水漂洗以及热风干燥组成,带钢在碱洗槽被热的碱液(温度约为70~80℃,浓度约为2%)以一定的压力喷射其表面进行润湿,随后经过刷洗段,在刷毛的机械作用下,去残留在带钢表面上的油污、铁粉;之后经过电解清洗依靠电极极化作用及电极上析出气体的机械搅拌和剥离作用来除去带钢表面深部的油污等,随后通过热水漂洗除去带钢便面的碱液残留,最后经过热风烘干进入下一道工序。为防止清洗段溶液系统窜液,在每一个环节都配置挤干辊。
但是,因清洗段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极易导致带钢在清洗段跑偏、起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导致的带钢跑偏或是起筋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避免因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导致的带钢跑偏或是起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其中,每一组挤干辊中包括一定辊和一动辊,步骤1:根据挤干辊的数据信息获得顶丝的尺寸信息,并将多个所述顶丝均安装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上;步骤2:将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定辊的操作侧,将第二检测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定辊的驱动侧;步骤3:开启所述动辊,使所述动辊压靠所述定辊,并记录压下之后所述动辊的轴承座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之间的高度,其中,操作侧具有第一高度H1、驱动侧具有第二高度H2;步骤4:抬起所述动辊,分别获得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上的压痕长度;步骤5:根据压痕的数据信息,确定所述顶丝的伸出高度。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顶丝均安装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上,具体为:将所述顶丝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定辊的驱动侧和操作侧的轴承座上;其中,所述顶丝均朝向所述动辊的轴承座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的边部与所述定辊的操作侧的边部相平齐;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边部与所述定辊的驱动侧的边部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均为锡箔纸。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上具有第一压痕长度L1,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上具有第二压痕长度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8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