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沟渠塘生态净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67152.4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姜翠玲;张雪;张海阔;张曼雪;袁梦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3/2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净化系统 生态沟渠 生态护坡 生态塘 沟渠 尾水 水产养殖 高锰酸盐指数 总氮去除率 氨氮去除 交叉设置 净化系统 净化效果 倾斜设置 一端开口 总磷去除 两侧面 土工布 木桩 边坡 曝气 去除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沟渠塘生态净化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生态沟渠、曝气塘和生态塘,生态塘内部两侧交叉设置多个一端开口的河堰,河堰两侧面倾斜设置。生态沟渠的边坡设置生态护坡,生态护坡由土工布、竹篱片和木桩组合而成。该净化系统净化效果好,工艺简单,易操作。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达到70%、总氮去除率达到75%、氨氮去除率达到61%、总磷去除率达到5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沟渠塘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模式逐渐由单一向混合、套养的高密度混合养殖模式过渡,例如鱼-虾-蟹混合养殖模式,投放到养殖塘的饲料主要以淀粉含量较高的颗粒性饲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饲料为主,如玉米碎粒、螺蚌鱼肉等。因此,混合高密度养殖尾水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等残留饵料、鱼虾粪便及其分解物质,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氨氮、磷、硫化氢等,随意排放至天然水体中容易造成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并且在污染物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为减少高密度养殖尾水对河湖等地表水造成的污染,需要对养殖废水进行有效收集处理。目前养殖尾水排放均执行各地方标准,如《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DB32/T1705-2011)中的二级标准,而该标准的所有控制值仍然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因此,即使养殖尾水达到了池塘养殖水的排放标准,对周边河湖仍然有很大的污染压力。
目前常用的渔业养殖尾水净化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物理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使水质澄清,但是无法去除尾水中可溶性有机质及氮磷等污染物;化学方法主要是向水中投加漂白粉、消毒剂等化学物质,杀死及去除尾水中一定量的细菌、病毒及有机质,但存在处理效果持续时间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生物法因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广受欢迎。常见的生物处理法包括人工湿地法和生物膜法等,但是传统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存在水体流径短、水力停留时间不足、有机质好氧分解不充分、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而生物膜法具有造价较高、不够环保经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沟渠塘生态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净化效果好,工艺简单,易操作。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沟渠塘生态净化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生态沟渠、曝气塘和生态塘,生态塘内部两侧交叉设置多个一端开口的河堰,河堰两侧面倾斜设置。
养殖尾水从养殖塘排出首先进入生态沟渠,经生态沟渠排入曝气塘,最后进入生态塘。通过生态沟渠的截留沉降、曝气塘复氧、生态塘河堰导流,动植物生态系统协同净化等多种模式和功能,逐级分解吸收污染物,减轻养殖尾水对周边河湖的污染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河堰为T形堰。所述河堰的两侧面种植茭白、慈姑、芦苇、香蒲。所述生态沟渠的边坡上设置生态护坡,渠底种植沉水植物,渠中放养螺蛳。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是紧贴坡面铺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铺一层竹篱片,紧贴竹篱片将呈楔形的木桩打入地下固定土工布及竹篱片。所述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塘面积占生态净化系统总面积的70%~80%,塘底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岸坡种植茭白、慈姑、芦苇、香蒲,塘中自然放养鲢鱼、鳙鱼、草鱼、螺蛳。所述曝气塘面积占生态净化系统总面积的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7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