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6987.8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5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熊充;常建宇;李泳锐;俞刚;张简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源、设于所述发光源上的量子点薄膜、设于所述量子点薄膜上的扩散层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层上的增亮膜,所述量子点薄膜的发光角度大于发光源的发光角度,因此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点薄膜后激发量子点将光线转换为白光后,发光视角增大,有利于改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此外,白光经过扩散层均匀分布后到达增亮膜时,增亮膜会反射部分光线至量子点薄膜,再次激发量子点形成白光,提高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并且再次激发的白光可以进一步改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是目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和有源矩阵驱动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中的主要驱动元件,直接关系平板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与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CF)基板之间灌入液晶分子,并在两片基板上分别施加像素电压和公共电压,通过像素电压和公共电压之间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的光线透射出来产生画面。
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例如阴极萤光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光线经扩散板均匀化后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性价比高、光学稳定性佳等优点。目前的背光型液晶显示器普遍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Optical Distance,OD)值一般都比较大(背光模组电路板到扩散板的高度称为混光高度),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较厚,另外,也有部分液晶显示器采用透镜方案的小OD值方案,但是目前OD值也只能做到10mm附近,如要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则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可以改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源、设于所述发光源上的量子点薄膜、设于所述量子点薄膜上的扩散层以及设于所述扩散层上的增亮膜;
所述量子点薄膜的发光角度大于发光源的发光角度。
所述发光源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为倒装蓝光发光二极管。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上表面与量子点薄膜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mm且大于0mm。
所述量子点薄膜的上表面与增亮膜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1mm且小于50mm。
所述增亮膜为反射式偏光片。
所述扩散层为扩散板;所述增亮膜贴附于扩散层的上表面;所述量子点薄膜的上表面贴附于扩散层的下表面;
所述扩散层的厚度大于1mm且小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69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