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65649.2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4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刘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琳 |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7045 河北省承德市双***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模块 计算机 死机状态 自动重启 计算机数据 计算机死机 数据保存 死机 重连 重启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读取 外接控制模块 内部数据 远程控制 运行监控 保存 闲置 监控 响应 电脑 恢复 | ||
1.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运行监控:对计算机外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电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
S2、死机状态的判断:判断为死机则进入到S3、判断为恢复响应则进入S5;
S3、数据保存:控制模块对当前计算机数据内容进行读取并保存;
S4、计算机重启:数据保存完毕后控制模块对计算机进行强制重启;
S5、信号重连:控制模块对计算机进行信号重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控制模块与计算机连接方式采用数据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模块具体为上位机、远程控制终端或移动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控制模块对计算机运行情况的监控包括对计算机当前以下信息的监控:
当前执行进程、CPU利用率、CPU速度、CPU进程数、CPU线程数、CPU句柄数、正常运行时间、CPU基准速度、CPU内核数、逻辑处理器数、虚拟化状态、缓存、内存大小、内存可用大小、内存使用量、内存使用率、内存速度、内存规格、磁盘活动时间、磁盘平均响应时间、磁盘读取速度、磁盘写入速度、磁盘容量、以太网连接状况、以太网网速、蓝牙连接状况、蓝牙传输速度、蓝牙信号强度、WiFi连接状况、WiFi传输速度、WiFi信号强度、网络安全状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死机状态的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A1、计算机出现未响应状态,则控制模块进一步判断计算机是否死机;
A2、将计算机当前状态与历史记录中的死机状态的以下项目进行比对:将当前CPU利用率与死机状态下CPU利用率进行比对、将当前CPU速度与死机状态下CPU利用率进行比对、将当前内存使用率与死机状态下内存使用率进行比对;
将未响应时间与预设的死机状态未响应时间T进行比对;
A3、当比对结果中,计算机当前状态与死机状态的数值误差在N%以内的项目为M个以下并且未响应时间小于2T时,判断为未死机并继续等待;
当比对结果中,计算机当前状态与死机状态的数值误差在N%以内的项目为M个以上并且未响应时间大于2T时,判断为死机;
当比对结果中,计算机当前状态与死机状态的数值误差在N%以内的项目为M个以上并且未响应时间小于T时,判断为未死机并继续等待;
当比对结果中,计算机当前状态与死机状态的数值误差在N%以内的项目为M个以上并且未响应时间大于T时,判断为死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数据保存包括读取和保存以下内容:
缓存数据、内存数据、当前执行进程、CPU利用率、CPU速度、CPU进程数、CPU线程数、CPU句柄数、正常运行时间、CPU基准速度、CPU内核数、逻辑处理器数、虚拟化状态、缓存、内存大小、内存可用大小、内存使用量、内存使用率、内存速度、内存规格、磁盘活动时间、磁盘平均响应时间、磁盘读取速度、磁盘写入速度、磁盘容量、以太网连接状况、以太网网速、蓝牙连接状况、蓝牙传输速度、蓝牙信号强度、WiFi连接状况、WiFi传输速度、WiFi信号强度、网络安全状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死机状态自动重启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数据保存为先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暂存,暂存的数据存储在控制模块本地的存储器内,之后对暂存数据进行批量的上传,上传的数据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系统服务器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进行调取,并对死机状态下的计算机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分析计算机死机原因、并且对计算机死机状态的参考数值进行计算和更新,参考数值更新后通过网络传输给控制模块,以便于控制模块根据新的参考数值对死机状态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琳,未经林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56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