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3558.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1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锋;王建平;姚布奋;魏一杰;谢李云;阙庆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聚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L29/06;H04L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李艾华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儒江东路1***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传 通信模块 加密 存储模块 加解密 无线通信模块 电源模块 无线网络 终端 通信系统 无线网络连接 运营商网络 服务网点 数据传输 网络连接 解密 通信 存储 传输 供电 维护 | ||
1.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模块、通信模块、加解密透传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CPU模块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SIM卡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SIM卡相连接以连接指定运营商网络;所述加解密透传模块与所述CPU模块相连接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CPU模块相连接以存储传输的数据;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CPU模块、通信模块、加解密透传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相连以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以太网通信模块和/或wifi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解密透传模块包括硬件加密芯片,所述硬件加密芯片采用SM4算法进行加解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使用1G RAM和2Gflas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加密透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输出DC24~48V的宽幅供电电源。
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权利要求,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加密透传终端、第二加密透传终端和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与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通过以太网或wifi相连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通过以太网或wifi相连接。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权利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待传输数据封装成MAC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
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接收所述MAC报文,将所述MAC报文解析成TCP/UDP包,并进行TCP/UDP解包以获得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通过加解密透传模块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传输数据重新封装成TCP/UDP包;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
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TCP/UDP包后进行TCP/UDP解包;通过加解密透传模块对解包后的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传输数据重新封装成TCP/UDP包;并将重新封装的TCP/UDP包以MAC报文形式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权利要求,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待传输数据封装成MAC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
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接收所述MAC报文,将所述MAC报文解析成TCP/UDP包,并进行TCP/UDP解包以获得传输数据;
所述第二加密透传终端通过加解密透传模块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传输数据重新封装成TCP/UDP包;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
所述第一加密透传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TCP/UDP包后进行TCP/UDP解包;通过加解密透传模块对解包后的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传输数据重新封装成TCP/UDP包;并将重新封装的TCP/UDP包以MAC报文形式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聚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聚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5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交互配网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卡信息的安全传输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