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3413.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3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赵谦;孙伟;陈福锋;董贝;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5 | 分类号: | G06F21/35;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装置 识别 用户 身份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系统,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端和用户端;用户端包括携带有操作人员身份信息的身份卡和用户端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端包括红外感应模块、射频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射频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红外感应模块分别与射频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出操作人员身份,并根据操作人员身份给予相应操作权限,提供相应操作界面,防止误操作的同时有效提高操作人设备巡检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智能自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智能装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提升,高性能处理芯片、大容量存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在传统的继电保护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设备可采集和处理的信息种类和数量有了大幅提升。本方法采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出操作人身份信息,提高变电站维护巡检等工作效率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登入装置需要输入密码且密码较为简易,不同操作人的操作权限及操作界面未能给予区分,增加了装置操作难度,降低了变电站巡检效率。
申请号20111041688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电子身份识别的微型继电保护自动化测控装置,包括测控单元、人机接口单元和电子身份识别单元。其中:测控单元具备独立的CPU控制,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和逻辑判断执行功能。人机接口单元包括操作系统和显示系统。电子身份识别单元包括电子身份采集系统和识别分析系统。但是该专利通过电子读卡器读卡进行身份识别和判断,存在非授权用户冒用授权用户的身份识别卡的问题。
申请号20141054554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装置层中设置所述继电保护设备的内部模型中存储唯一标识所述继电保护设备的身份识别代码。该专利能够在线获取继电保护设备的身份识别信息,但是无法对授权操作该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
因此,亟待一种可以让装置快速识别出操作人身份,提高变电站巡检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的识别出操作人员身份,提高装置操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巡检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继电保护装置配置的红外感应模块,感应是否有操作人员接近;
步骤2,在感应到有操作人员接近时,启动继电保护装置配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接入无线局域网,同时进行射频识别;
步骤3,继电保护装置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探测请求帧实时抓取操作人员随身携带的用户端设备的MAC地址,同时通过射频识别模块对操作人员的身份卡进行识别,获取操作人员的身份卡编码;
步骤4,继电保护装置比对抓取到的MAC地址与继电保护装置内预存的MAC地址,同时比对射频识别的身份卡编码与继电保护装置内预存的身份卡编码,确认操作人员的身份;
步骤5,继电保护装置读取与确认的操作人员身份匹配的操作权限,调取继电保护装置配置的与该操作权限匹配的操作界面,将该操作界面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给操作人员以进行人机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