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2271.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5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刘赫非;谢明征;江子橙;韩非;李昱;程沙沙;谭明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8 | 分类号: | C09K11/68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郭日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抗坏血酸 检测 时间 分辨 荧光 探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氧化锗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氧化锗与氢氧化钠物充分搅拌后制得锗酸钠溶液;B、将锗酸钠溶液与硝酸锌、硝酸镓和硝酸铬在常温下充分混合;C、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氨水,调整反应体系pH;D、将上述溶液转移到水热合成釜中,于高温下反应;E、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冷冻干燥后即得到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F、以高锰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钾、吗琳乙磺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室温下制备MnO2纳米片水溶液;G、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与MnO2纳米片混合后即为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本发明通过时间分辨技术同时对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扣除样品自体荧光,能够实现对靶标的高灵敏分析测定;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稳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坏血酸,通常也被称为维生素C,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抗坏血酸可以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还原剂、神经递质相关酶的组成成分和必要的营养因子,对维持人类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因此,分析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十分重要,而目前传统的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方法主要依赖大型设备,检测设备昂贵、操作繁琐且非常耗时,很难满足对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快速、灵敏、便捷的要求,同时,作为快速分析检测中常见的一种信号模式,传统的荧光探针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有机分子抗光漂白性差;(2)待测样本中自发荧光的干扰。这导致样品前处理复杂,制约了荧光分析技术在实际样品中检测的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锗酸钠,将氧化锗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氧化锗与氢氧化钠物充分搅拌后制得锗酸钠溶液;
B、将锗酸钠溶液与硝酸锌、硝酸镓和硝酸铬在常温下充分混合;
C、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氨水,调整反应体系pH;
D、将上述溶液转移到水热合成釜中,于高温下反应;
E、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产物水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后即得到具有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
F、将高锰酸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向其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钾,然后加入吗琳乙磺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液,充分搅拌,将得到的棕黑色混合液进行离心收集沉淀,去离子水冲洗沉淀复溶,得到MnO2纳米片水溶液;
G、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与MnO2纳米片混合后即为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探针。
所述步骤A中氧化锗与氢氧化钠物质量之比为1:2,氢氧化钠浓度为1-4mol/L。
所述步骤B中锗酸钠溶液、硝酸锌、硝酸镓和硝酸铬比例为0.4:1.4:1.2:0.0075,在20-60℃下充分混合。
所述步骤C中使反应体系pH在5-10之间。
所述步骤D中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4-6小时。
所述步骤E中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的荧光寿命在1-100 ms之间,激发波长为250-550nm,发射波长为600-800 nm。
所述步骤F中吗琳乙磺酸、氢氧化钠混合液调节至pH=6-8,搅拌时间为12-48小时。
所述步骤G中时间分辨荧光的纳米粒子浓度为0.1-1 mg/mL,MnO2纳米片浓度为10-200 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2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