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样方向可变的拉伸试样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60496.2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2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傅垒;李利;黄鸣东;李超;刘成;王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样 方向 可变 拉伸 试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用模具包括:上、中和下冲压板;所述下板设有冲压模口;所述中压板为设有等距刻度的环形框;所述上压板设有与所述模口对应冲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冷轧板置于所述中压板上;调整所述中压板与所述模口间的角度;启动冲床冲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有效的保证了获得取向不同的材料拉伸试样,提高了制样效率,促进了对材料各向异性性能的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试样制样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取样方向可变的拉伸试样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金属材料在单向静拉伸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应变硬化指数和塑性应变比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通过对试样进行试验获得的。力学性能试验是对经机加工或未经机加工后尺寸规格满足试验要求的试样进行拉伸的一种试验,是测定金属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基础。
经轧制的金属薄板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为了表征材料的这种特性,通常情况下需要测试金属薄板与轧制方向角度不同的力学性能,其中的拉伸试验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现有的加工金属薄板拉伸试样的方法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等方式来实现,其效率低,成本高,且制作与轧制方向成不同角度的试样时,定位比较困难。申请公布号:CN102426120 A,名称为《一种材料拉伸试样的制作方法》中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制作拉伸试样的方法,但未考虑制作与轧制方向成不同角度的拉伸试样。授权公告号:CN204638890 U,名称为《制作冷轧板拉伸试样的三倍双倍冲模》虽然描述了能够冲制出0°、45°、90°拉伸试样,但未考虑制作与轧制方向成其他角度的拉伸试样,其取样方向不可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拉伸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取样方向单一或范围过小,提出的一种便于操作、灵活度高并且能够工业化应用的拉伸试样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所用模具包括:上、中和下冲压板;所述下板设有冲压模口;所述中压板为设有等距刻度的环形框;所述上压板设有与所述模口对应冲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冷轧板置于所述中压板上;
(2)调整所述中压板与所述模口间的角度;
(3)启动冲床冲压。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框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Si35%-55%、Al32%-80%、Mn0.1%-0.2%、C0.1%-0.2%、P0.01%-0.02%和S0.01%-0.02%,其余为Fe。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框经固溶处理,冷加工变形后,室温放置进行时效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框设有与之同轴线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定位梢、弹簧和固定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模口为哑铃型截面模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轧板宽度尺寸略大于拉伸试样。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改制成与本冲模匹配的冲头。
进一步的,所述试样表面附着有防护膜,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石油树脂50%-70%,改性聚丁二烯树脂5%-15%,聚氧乙烯烷基酚醚5%-15%,二甲苯5%,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8%,丁基羟基茴香醚4%,酰胺类气相防锈剂2%,200号油剂汽油0.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取样方向可变的拉伸试样制备方法,该方法所用模具包括:上、中和下冲压板;下板设有冲压模口;中压板为设有等距刻度的环形框;上压板设有与所述模口对应冲头;该方法包括:将冷轧板置于所述中压板上;调整所述中压板与所述模口间的角度;启动冲床冲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操作方法简单,精确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0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