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9929.2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李江松;蔡营营;任南琪;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3 | 分类号: | C02F11/143;C02F11/125;C02F11/122;C02F101/2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废物 重金属 物理化学 废物脱水 真空耦合 含水率 无害化 废物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方法和装置 资源化利用 废物颗粒 脱水处理 脱水效率 脱水装置 结合水 金属盐 回收 排放 改进 | ||
1.一种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粘性废物制成含水率为90%以上的浆液,且浆液温度为30~50℃,在浆液中添加辅料P2O5,搅拌反应2~4h,实现结合水、间隙水以及重金属与粘性废物颗粒的分离,重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浆液中;反应结束后静置分层,将浸出液排出,在剩余的废物中添加调理剂,搅拌混匀后,混合物通过滤网进入螺旋脱水机;
(2)粘性废物进入螺旋脱水机后在其内做径向的圆周运动,使粘性废物中的液体被挤出,同时采用间歇抽真空方式从螺旋脱水机内抽出气体,抽真空间隔时间为10~25min,每次抽真空时间为15~20min,反应器内真空度为0.01~100kPa,在抽真空结束后2min进行加压操作,加压时间2~4min,使反应器内压力在0.1~50Mpa;脱水后的粘性废物排出,脱除的水分排入集水槽;
(3)集水槽中的溶液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回收磷酸;通过离子交换和置换过程,重金属同时被回收;经处理后的水溶液循环用于步骤(1)调制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2O5加入量为粘性废物质量的1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滤网上的孔孔径为2~6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理剂为铁盐调理剂、铝盐调理剂、无机聚合物调理剂、矿物类调理剂中的一种或几种,铁盐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粘性废物质量的0.01%~1%,铝盐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粘性废物质量的0.05%~1%,无机聚合物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粘性废物质量的0.01%~2%,矿物类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粘性废物质量的0.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铁盐调理剂为硫酸铁、氯化铁或硫酸亚铁水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盐调理剂为硫酸铝、氯化铝或明矾。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聚合物调理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矿物类调理剂为石灰、硅藻土或粉煤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交换树脂为磺化煤阳离子交换树脂。
10.完成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耦合物理化学强化粘性废物脱水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池Ⅰ(2)、搅拌池Ⅱ(10)、过滤池(12)、抽泥管(15)、螺旋脱水机,搅拌池Ⅰ(2)设置在搅拌池Ⅱ(10)一侧并通过污泥螺旋泵Ⅰ(6)与搅拌池Ⅱ(10)连通,过滤池(12)设置在搅拌池Ⅱ(10)另一侧,搅拌池Ⅱ(10)通过滤网(9)与过滤池(12)连通,隔板(13)活动设置在过滤池(12)内并位于滤网一侧,过滤池(12)通过抽泥管(15)与螺旋脱水机连通,抽泥管(15)上设置有污泥螺旋泵Ⅱ(14);搅拌池Ⅰ(2)、搅拌池Ⅱ(10)内各设置一个搅拌器(11),搅拌池Ⅰ(2)内设置有加热器,搅拌池Ⅰ(2)顶部设置有进料口Ⅰ(1)、进水口(7),搅拌池Ⅰ(2)上部设置有出水口(8),搅拌池Ⅱ(30)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9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