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9641.5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6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片山崇;东田晋平;佐佐木贵启;花冈一孝;中村公昭;吉田秀史;岛田伸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习冬梅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部 液晶显示装置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第一基板 液晶层 长边 水平取向模式 第二基板 排列设置 液晶分子 绝缘膜 透射率 配置 取向 平行 施加 响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以及透射率的水平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第一基板、液晶层及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第一电极、设置在比第一电极靠液晶层侧的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绝缘膜,在电压无施加状态下,液晶分子与第一基板平行地取向,在第二电极排列设置有多个开口部,各开口部是具有两个以上的宽宽度部以及一个以上的窄宽度部的长边形状,在各开口部中,两个以上的宽宽度部以及一个以上的窄宽度部沿该开口部的长边方向逐一交替地配置,多个开口部中的相邻的两个开口部配置为,使一个开口部的宽宽度部以及窄宽度部分别与另一个开口部的窄宽度部以及宽宽度部相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水平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为了显示而利用液晶组成物的显示装置,其代表性的显示方式为,对封入在一对基板间的液晶组成物施加电压,与施加的电压对应地使液晶组成物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对光的透射量进行控制。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薄型、轻量以及低功耗这样的特点,并在广阔的领域中使用。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通过使液晶分子的取向主要在与基板面平行的面内旋转来进行控制的水平取向模式由于易于获得宽视角特性等理由,因此受到注目。例如,近年来,在面向智能电话、平板终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水平取向模式的面内开关(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边缘电场开关(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模式。
对于这样的水平取向模式,持续在进行提高透射率、提高响应速度等而提高显示品质的研究开发。作为用于提高响应速度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在对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包括:,电极基部,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及多个梳齿部,其在与该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相互隔开恒定距离从电极基部呈梳齿状突出,作为液晶层的液晶的初始取向状态,在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即第三方向上排列有液晶分子的长轴,梳齿部的长边的电极基部侧的部分与第三方向所成的角度大于梳齿部的长边的顶端侧的部分与第三方向所成的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2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水平取向模式与具有能够实现宽视角的优点的、多区域垂直取向(MVA)模式等垂直取向模式相比,存在有响应慢的课题。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19等中公开了,将从彼此相邻的电极基部的一个突出的梳齿部的顶端配置于与从另一个突出的梳齿部的顶端互不相同的位置的构造。此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20等中公开了,使从彼此相邻的电极基部的一个突出的梳齿部的顶端与从另一个突出的梳齿部的顶端对置地配置的构造。在具有这样的电极构造的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对电极间施加电压时,梳齿部中的处于右侧长边的附近区域和左侧长边的附近区域的液晶分子相互易于受到反向的电场并反向旋转,因此在水平取向模式中也能提高响应速度。然而,在电极基部上液晶分子不响应或液晶分子的响应慢,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19那样,在电极基部配置于开口部的情况下,有时间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以及响应速度会下降。因此,对于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以及响应速度,还存在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所述现状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以及透射率的水平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6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