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3D打印模型的树形支撑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8975.0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4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李超;张楠;王森林;史玉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40 | 分类号: | B29C64/40;B29C64/386;B33Y5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打印 模型 树形 支撑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生成3D打印模型的树形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构建第一层支撑点
对于待打印的3D模型,识别该模型的待支撑区域,并将该待支撑区域作为第一层支撑区域,将该待支撑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每个网格节点为一个支撑点;
S2第i+1层的支撑点的形成
将第i层的所有支撑点投影在水平面xoy中,以此获得多个投影点,其中所有投影点形成的区域作为投影区域,按照预设尺寸将该投影区域划分为m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括多个投影点,其中,i=1,2,…,n,j=1,2,…,m,
(a)对于第j个子区域,根据该第j个子区域中的投影点生成一个第i+1层的支撑点P(i+1,j);以3D打印机的基台为底面,判断生成的所述支撑点P(i+1,j)是否在打印基台之上:
(a1)当所述支撑点P(i+1,j)不在所述基台之上时,删除该支撑点P(i+1,j),然后将所述第j个子区域中的每个支撑点分别投影在所述基台上,以此形成多个投影点,该多个投影点即为所述第j个子区域在第i+1层的支撑点,将每个投影点与形成该投影点的第i层的支撑点连接,以此形成第i层与第i+1层之间的一根树枝,最后将所述第j个子区域中所有的支撑点从第i层删除;
(a2)当所述支撑点P(i+1,j)在所述基台之上时,将该支撑点P(i+1,j)与第j个子区域中每个支撑点相连分别连成多条线段,判断每条线段是否与待打印模型发生干涉:
I对于发生干涉的线段,将干涉点作为第i+1层中的支撑点,并删除所述支撑点P(i+1,j)和发生干涉的线段在第i层中对应的支撑点,最后连接所述干涉点和第i层中形成该干涉点的支撑点,以此形成第i层与第i+1层之间的一根树枝;
II对于不发生干涉的线段,当不发生干涉的线段大于1条时,将没有发生干涉的线段在第i层中对应的支撑点形成的集合作为第i层的第j个子区域,返回步骤(a),当不发生干涉的线段等于1时,将该不发生干涉的线段在第i层中对应的支撑点作为第i+1层的支撑点;
(b)j=j+1,返回步骤(a)直至完成第m个子区域生成第i+1层的支撑点P(i+1,m),并以此完成第i层到i+1层所用树枝的建立;
S3 i=i+1,重复步骤S2,直至第n层的支撑点为0,以此获得树形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3D打印模型的树形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根据该第j个子区域中的投影点生成一个第i+1层的支撑点P(i+1,j),按照下列方法进行:
(1)设定所述第j个子区域中第s个支撑点的重量Ws,计算支撑点P(i+1,j)在xoy平面中的投影点的坐标,
其中,s是第j个子区域中支撑点的编号,k是第j个子区域中支撑点的总数量,s=1,2,…k,xs是第j个子区域中第s个支撑点的横坐标,ys是第j个子区域中第s个支撑点的纵坐标;
(2)在xoy平面中,计算所述第j个子区域中每个支撑点在xoy平面的投影点到所述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以此获得k个距离值,该距离值中的最大值lmax对应的投影点为sp',该投影点sp'对应的支撑点为sp,所述支撑点P(i+1,j)的z方向的坐标计算按照下列表达式进行:
P(i+1,j),z=spz-lmaxcotαmax
由此获得所述支撑点的坐标为:
其中,spz为所述支撑点sp的z轴方向的坐标,αmax是所述支撑点的最大倾斜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9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