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7885.X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力强;柴桂林;李军;于琨;刘杰;郭胜峰;王事成;杨光;郑思敏;王波;韩亚军;李圣荣;段彦福;张晓伟;孔令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力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耗能装置 柱节点 软钢 弹性装置 阻尼器 地震力 加固梁 变形 消耗 变形过程 塑性变形 塑性状态 滞回特性 滞回性能 弹塑性 震动力 伸长 铰接 制作 压缩 吸收 加工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包括弹性装置和两个耗能装置,耗能装置通过滞洄变形消耗梁和柱节点处的地震力,两个耗能装置的两端相互铰接,弹性装置安装在两个耗能装置之间,两个耗能装置滞洄变形时能够使弹性装置压缩或伸长。该阻尼器采用两个软钢制作的耗能装置,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软钢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并在弹塑性滞回变形过程中吸收大量能量,因此能够消耗梁和柱承受的大部分震动力,提高了梁和柱节点的稳定性;同时采用软钢制作耗能装置更容易加工,且滞回性能稳定、易于更换、造价及维护费用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以及阻尼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加固梁柱结点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建筑抗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增加梁和柱节点处的稳定性,一般在节点处安装阻尼器,用于消耗梁和柱承受的地震能力,用于提高梁和柱节点处的稳定性。
然而,现有的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在消耗地震能量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现有阻尼器结构复杂,不利用换阻尼构件的更换;而且耗能机制应用单一,导致在地震作用下,消耗地震能量的效果不显著;尤其在强地震时,阻尼构件被破坏后,造成结构瞬间倒塌,没有其他阻尼构件起到阻尼作用等问题,导致软钢阻尼器的应用受限。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易更换、耗能效果显著、具有双重阻尼效果的阻尼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解决了梁和柱节点处的塑性变形问题,且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双重阻尼效果,耗能显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包括弹性装置和两个耗能装置,耗能装置通过滞洄变形消耗梁和柱节点处的地震力,两个耗能装置的两端相互铰接,弹性装置安装在两个耗能装置之间,两个耗能装置滞洄变形时能够使弹性装置压缩或伸长。
可选的,所述耗能装置为圆弧结构,圆弧的两端与圆弧的圆心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弹性装置的端部与耗能装置内侧的圆弧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两个耗能装置分别为第一耗能装置和第二耗能装置;
第一耗能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U型槽,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90°;
第二耗能装置包括弧形的第二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能够配装在第一连接板的U型槽中,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90°。
可选的,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连接;
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其上的连接柱,底座与缓冲板的弧面固定连接,连接柱安装在弹簧孔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梁或柱的固定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拉杆固定在梁或柱上。
可选的,所述耗能装置采用软钢制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梁和柱的减震结构,所述梁和柱的每一个连接节点处设置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力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周力强;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