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7038.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8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41 | 分类号: | H04L12/741;H04L12/747;H04L12/8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处理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该方法通过从每个以太端口接收报文后,根据以太端口的类型将报文存入用户态内存或者内核态内存;并将存入用户态内存或者内核态内存的报文分别送入缓存队列;在对每个缓存队列中的报文进行调度处理时,根据报文的内容,判断存入用户态的报文需要在内核态处理时,将该报文添加第一标识后通过指定端口进行发送;或者判断存入内核态的报文需要在用户态处理时,将该报文添加第二标识后通过指定端口进行发送,指定端口工作在环回模式下,通过对报文的识别,将包含第一标识的报文存入内核态内存,将包含第二标识的报文存入用户态内存,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信息交互容易受到限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广泛应用,路由器等通信设备也使用Linux操作系统,通过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路由软件开发,实现报文转发。Linux操作系统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这两种处理器模式下的程序使用不同的内存地址空间,无法直接使用内存通信。用户态下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隔离,当一个应用程序出现异常时,只需要对该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即可,其他应用程序可继续正常工作。但内核下的程序一旦出现异常,则整个操作系统都会异常或崩溃。基于这个现象,路由设备为了稳定可靠运行,选择在用户态下开发应用程序。但仍无法避免用户态和内核态下信息的交互。因此需要用户态和内核态可以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态和内核态下的信息交互方式存在各种限制。比如,系统调用方式只能由用户态作为信息传递的发起方,内核无法直接发起信息传递。即,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时,利用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用户态和内核态信息交互方式无法较好地实现双向信息的大量交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信息交互容易受到限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运行LINUX的分布式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一个配置为环回模式的指定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从每个以太端口接收报文后,根据所述以太端口的类型将所述报文存入用户态内存或者内核态内存;并将存入所述用户态内存或者所述内核态内存的报文分别送入缓存队列;
在对每个所述缓存队列中的报文进行调度时,根据所述报文的内容,判断存入用户态的报文需要在内核态处理时,将该报文添加第一标识后通过所述指定端口进行发送;或者判断存入内核态的报文需要在用户态处理时,将该报文添加第二标识后通过所述指定端口进行发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以太端口的类型包括转发端口、管理端口和所述指定端口,所述管理端口为转发平面与控制平面通信的端口;根据所述以太端口的类型将所述报文存入用户态内存或者内核态内存,包括:
在所述以太端口为所述转发端口时,将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存入所述用户态内存;
在所述以太端口为所述管理端口时,将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存入所述内核态内存;
在所述以太端口为所述指定端口,且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包括所述第一标识时,将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存入所述内核态内存;
在所述以太端口为所述指定端口,且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时,将所述以太端口接收的报文存入所述用户态内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该报文添加第一标识后通过所述指定端口进行发送,包括:
对该报文封装以太头部,其中,设置所述以太头部中目的MAC地址为所述指定端口的MAC地址,设置所述以太头部中的类型值为所述第一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