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5005.5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1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安;于鹏飞;王鹏乾;杜勇博;车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44;B01D45/02;B01D45/04;F28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vocs 综合 处理 热能 利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气体预处理单元、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单元、尾气后处理单元、热能回收单元和监测控制单元组成。本发明采用多种催化剂组合联用,能够明显提高对复杂成分VOCs的整体去除效果;增加自动控制开关在保证最佳电源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增添气体预处理单元,实现对煤化工废气中颗粒物的脱除,大大减轻了对后续处理单元的磨损;加入热能回收单元,对整个系统关键部位的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得在不同工况下,除尘器、催化剂等仍能够工作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对废气中多余的热量及催化反应生成的热量予以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指的是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不饱和烃、苯系物、醇类、醛酮类、酯类、卤代烃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人体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同时还在可吸入颗粒物(PM 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VOCs的这些危害,国家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的控制手段。
目前,常见的VOCs控制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更换原料、改进工艺过程和设备等手段从源头减少VOCs的产生;另一类是末端处理方法,即对已产生的VOCs进行治理。预防性控制措施是相对理想的控制方法,但受限于社会发展、资源条件以及生产技术等原因,很难实现。这使得末端处理成为了现阶段控制VOCs的主要方式。VOCs末端处理方法主要有回收法和降解法两种。回收法主要针对浓度较大且具备相当回收价值和潜力的VOCs,采用物理方法将其回收,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降解法主要用于处理回收价值不大、回收难度过高的VOCs,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其氧化分解为CO2、H2O等无毒或低毒产物,主要有热力燃烧法、催化燃烧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光催化法等。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同VOCs处理技术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VOCs去除率普遍低于理论值,且运行过程中波动较大,难以真正实现VOCs的高效脱除;此外,各种VOCs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环境因素(空气湿度)、设计参数选取、废气成分、设备维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潜在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结合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催化燃烧技术的优势,通过气体放电(特别是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具有大量自由基的高活性低温等离子体激发低温催化氧化反应,使得装置不必工作在600℃左右的高温区,避免了可能因积温导致的催化剂烧结和耐高温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催化剂的加入强化了气体放电,增加了气体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了O3等有害副产物的生成,并可通过后置式催化剂实现副产物的进一步脱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实现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针对煤化工废气固体颗粒物含量高、温度较高、成分复杂等问题,优化了现有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装置结构,增添气体预处理、监测控制及热能回收单元,实现系统的灵活控制和废气高效净化。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煤化工VOCs综合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包括热能回收单元和监测控制单元,以及依次连接的气体预处理单元、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单元和尾气后处理单元;其中,
气体预处理单元,用于脱除废气中挟带的固体颗粒物,并通过风机增压后,输送至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单元;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单元,用于借助气体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激活低温催化氧化反应将VOCs氧化分解为H2O、CO2无害物质,并输送至尾气后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5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