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件及阻尼可控水下宽频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3638.2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峰;郇彦;王杰;田雨濛;杨小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377 | 分类号: | F16F1/377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裴欣桐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件 应力分散孔 流体储存 导水通路 流体 隔振器 开孔 通孔 连通 减振降噪 阻尼效果 缓冲孔 形变 可控 宽频 配置 同向 外壁 流通 自由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振件及隔振器,包括隔振件基体;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应力分散孔;以及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流体储存孔;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所述流体储存孔均为开设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通孔,且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的开孔方向同向;所述隔振件基体上还形成有导水通路;所述导水通路被配置为与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连通的结构。本发明的隔振件被配置为相互连通并在隔振件外壁留有通孔的应力分散孔、流体缓冲孔和导水通路可以保证隔振件所处的环境中的流体成分能够随着隔振件形状的变化自由进出隔振件内部开孔,而通过该形变和流通于隔振件内的流体提高阻尼效果,以满足减振降噪的设计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域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件、以及集成该隔振件的阻尼可控的水下宽频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海洋的持续探索与利用,水下设备和精密仪器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得对其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的基台在减振降噪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隔振性能要求也逐渐提升。对于水下仪器系统,一方面能否有效隔离系统在低频段或超低频段上的微幅振动,对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极为重要;另一方面,能否在受到机械冲击时缓冲外部的振动和撞击能量,最大限度的保护设备和仪器不被破坏,也对隔振器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隔振系统大多是采用弹簧或者橡胶制作而成的隔振器,其隔振性能来自于材料本体的弹性特点,该种结构属于阻尼固定的弹性材料体系。对于特定的承载需求,若要实现宽频率范围内的良好隔振效果,需要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从而需要降低隔振器的刚度,然而隔振器的承载能力也往往随之减小,抵抗机械冲击的能力随之降低,易于因突发的碰撞等事件造成隔振系统乃至承载设备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减振降噪效果的隔振件、以及同时提高阻尼效果和机械冲击抗冲击能力的阻尼可控水下宽频隔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隔振件,包括:
隔振件基体;
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应力分散孔;以及
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流体储存孔;
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所述流体储存孔均为开设于所述隔振件基体上的通孔,且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的开孔方向同向;
所述隔振件基体上还形成有导水通路;
所述导水通路被配置为与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连通的结构。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应力分散孔阵列地分布于所述隔振件基体,多个所述流体储存孔阵列地分布于所述隔振件基体;
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所述流体储存孔相互交叉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通路的开孔方向与所述应力分散孔、流体储存孔的开孔方向不同;
所述导水通路形成为将相邻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连通的网格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通路为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截面尺寸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外壁的开口端共面;
所述导水通路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外壁的开口端与所述应力分散孔和流体储存孔形成于所述隔振件基体外壁的开口端均不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隔振件基体的材质为聚氨酯,该隔振件基体的压缩模量范围为10~100MP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可控水下宽频隔振器,该隔振器具有如上所述的隔振件、以及集成于所述隔振件上的刚性组件,所述隔振器通过所述刚性组件与外部机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