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压硬化焊接钢合金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50023.4 | 申请日: | 2018-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卢琦;王建锋;C·恩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23K26/21;B23K26/60;C22C38/02;C22C38/04;C22C38/18;C22C38/34;C22C38/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伟峰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硬化 焊接 合金 部件 | ||
1.一种加压硬化的汽车部件,包括:
第一部分,由包含1.0至9.0重量百分比的铬(Cr)和0.5至2.0重量百分比的硅(Si)的第一钢合金形成;和
第二部分,由包含3.0至9.0重量百分比的铬(Cr)和1.5至2.0重量百分比的硅(Si)的第二钢合金形成;
其中,在将所述第一部分激光焊接到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工件组件之后,所述工件组件在加热炉中以880℃至950℃的温度进行加热,保持一段时间并进行热冲压,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转变为具有完全奥氏体微结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转变为具有铁素体和奥氏体微结构;然后,以大于每秒15℃的速率淬火所述工件组件,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转变为具有大于95%的马氏体微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转变为具有铁素体和马氏体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钢合金和所述第二钢合金中的每一种都分别进一步包含大于0.0且小于等于3.0重量百分比的锰(M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钢合金进一步包含0.2至0.45重量百分比的碳(C);并且
所述第二钢合金进一步包含0.01至0.25重量百分比的碳(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钢合金和所述第二钢合金中的每一种都分别包含大于0.0重量百分比至小于0.01重量百分比的氮(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钢合金接合到所述第二钢合金的激光焊接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所述激光焊接界面包含大于1重量百分比的铬(Cr)。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钢合金包含大于95%的马氏体微结构;并且
所述第二钢合金包括铁素体、马氏体和贝氏体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钢合金包括在1500MPa至2000MPa之间的拉伸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其中所述第二钢合金包括大于500MPa且小于1500MPa的拉伸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硬化汽车部件,用于机动车辆的B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00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