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频闪LED驱动方法及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9796.0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红;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频闪 电路 恒定 端电压 电流保持 电流恒定 输入电流 开关管 电容 储能 频闪 反馈 调控 保证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频闪LED驱动方法及电路,通过开关管M控制调控LED灯串电流保持恒定;通过LED灯串负端电压的反馈,调节输入电流的大小,保证每个周期电容C有足够的储能维持LED灯串的电流恒定。其可消除频闪,满足市场对LED照明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频闪LED驱动方法及电路。
背景技术
在LED照明领域中,有对LED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有对LED的功率因数(PF)进行调节的,有对LED的频闪进行控制的,往往是只针对LED的一项参数进行调节,而对一项参数的调节同时会引起另一项参数的变差,如目前高压线性产品频闪严重,对于减小频闪,如果简单的并联电容又会造成PF下降,所以方法不可取,一般采用在市电(sin波电压)电压较低时采用大电流充电,电压较高时采用小电流充电,可以减小芯片的损耗(芯片损耗随电压升高而变大),且现有技术在优化效率的前提下频闪只可以控制在30%左右,但这并不能满足市场对LED照明的要求,因而,同时对功率及电流这两项参数进行调整以消除频闪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频闪LED驱动方法及电路,其实现消除频闪,满足市场对LED照明的要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频闪LED驱动方法,其包括:检测LED灯串负端的电压VB3,控制LED灯串正端及电容C正端的输入电流IB2;检测采样电阻R1一端的电压VB5,控制开关管M的导通大小,使流过LED灯串的电流恒定;其中,所述电容C正端连接控制部及LED灯串正端,进行储能及供电;所述开关管M的漏极连接LED灯串负端、栅极连接控制部、源极连接所述采样电阻R1。
较佳的,当电压VB3平均值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减小输入电流IB2的平均值;当电压VB3平均值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增大输入电流IB2的平均值。
较佳的,当电压VB5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开关管M降低开启程度;当电压VB5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开关管M增大开启程度。
较佳的,将电压VB3的平均值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用于控制输入电流IB2的平均值的调节,所述电流信号随电压VB3平均值呈反向变化。
一种无频闪LED驱动电路,其包括整流电路(10)、控制电路(20)、电容C、采样电阻R1,以及开关管M;其中,所述整流电路(10)连接外部交流电源,并连接控制电路(20)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路(20)还连接LED灯串的两端、开关管M、采样电阻的正端进行采样和驱动控制;所述电容C一端连接LED灯串正端及控制电路(20)、一端接地,进行储能为LED灯串供电。
较佳的,所述控制电路(20)包括五个端,分别为B1端、B2端、B3端、B4端、B5端;所述整流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供电,输出端连接B1端进行供电;所述B2端,连接LED灯串的正端及电容C的正端,所述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B3端连接LED灯串的负端及开关管M的漏极;所述B4端连接开关管M的栅极;所述B5端连接采样电阻及开关管的源极,所述采样电阻另一端接地。
较佳的,所述控制电路(20)包括电压控制电流电路(22)、电流控制电路(21),其中,电流控制电路(21)上设有B4端、B5端,电压控制电流电路(22)上设有B1端、B2端、B3端。
较佳的,所述电压控制电流电路(22)包括电压反馈电路(221)、逻辑控制电路(222)、充电电流控制电路(223);所述电压反馈电路(221)上设有B3端,其根据B3端的电压大小输出电压反馈信号给逻辑控制电路(222),所述逻辑控制电路(222)根据电压反馈信号输出电流控制信号给充电电流控制电路(223);充电电流控制电路(223)上设有B1端和B2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9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