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率匹配方法、解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9338.7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0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阮俊冰;刘建青;陈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率 匹配 方法 装置 基站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解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基站。所述速率匹配方法包括:确定卷积编码后的各数据子块分别对应的各第一矩阵;分别对各第一矩阵进行列间置换,根据预设算法对列间置换后的各第一矩阵进行列变换,得到各第二矩阵;分别根据各第二矩阵的列值与数据流比特数,按列输出各第二矩阵中的各数据比特,得到过滤各虚比特后对应于各数据子块的各交织数据流;对各交织数据流进行比特收集,得到虚拟环形数据流队列;根据空口资源对应的承载比特值,对虚拟环形数据流队列进行比特选择,得到卷积编码传输数据。通过将虚比特在输出交织数据流时滤除,省去了后续输出过程中对虚比特的处理,提高基于卷积编码方式的速率匹配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解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无线接入方面,传输信道的数据经过编码后,例如卷积编码,传输信道的数据流量跟空口资源所能承载的数据量可能不同,则需要进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的基本原理是以32列的矩阵为基,先按行输入,在初始引入虚比特后(补齐行列矩阵的空余位置)进行子块交织,再按列输出形成一个环形数据流,最后根据空口资源所能承载的数据比特数(数据量)进行打孔或重复的比特选择输出,同时也要将选择到的虚比特通过打孔去除。数据中添加的虚比特用于使行阵矩阵充满以便于进行列间交织,无实际含义。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基于卷积编码方式的速率匹配处理中至少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速率匹配效率的速率匹配方法、一种速率匹配装置、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一种基站和一种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速率匹配方法,包括:
确定卷积编码后的各数据子块分别对应的各第一矩阵;第一矩阵中各虚比特对应的数据段位于末行末尾位置;
分别对各第一矩阵进行列间置换,根据预设算法对列间置换后的各第一矩阵进行列变换,得到各第二矩阵;
分别根据各第二矩阵的列值与数据流比特数,按列输出各第二矩阵中的各数据比特,得到过滤各虚比特后对应于各数据子块的各交织数据流;其中,数据比特为数据子块中卷积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对应的比特,数据流比特数为数据子块中数据比特的总数量;
对各交织数据流进行比特收集,得到虚拟环形数据流队列;
根据空口资源对应的承载比特值,对虚拟环形数据流队列进行比特选择,得到卷积编码传输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算法对列间置换后的各第一矩阵进行列变换,得到各第二矩阵的过程,包括:
分别根据列间置换后的各第一矩阵的列值和总列数,以及数据流比特数进行求余运算,确定各第一矩阵经过列变换后的各列值;
分别根据各列值对列间置换后的各第一矩阵进行列变换,得到各第二矩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矩阵的各列值通过以下运算公式得到:
P′(n)=(P(n)+(N mod 32))mod 32
其中,P′(n)表示第二矩阵的第n列的列值,表示第一矩阵的总列数,P(n)表示列间置换后的第一矩阵的第n列的列值,N表示数据流比特数,mod表示求余函数符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别根据各第二矩阵的列值与数据流比特数,按列输出各第二矩阵中的各数据比特的过程,包括:
若第二矩阵的任一列的列值大于或等于数据流比特数与第一矩阵的总列数的余数,则在任一列从上至下依次输出S1个数据比特;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9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喷泉码编码方法
- 下一篇:串口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