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控增压膨胀管自动膨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7246.5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旱祥;陈升山;刘延鑫;朱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刘丹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膨胀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控增压膨胀管自动膨胀装置,包括二位四通阀复位弹簧、二位四通阀阀芯、二位四通阀阀体、外壁筒、中心管、蓄能器活塞、蓄能器下端盖、一级活塞、腔室连接件、二级活塞、三级活塞、膨胀锥、上卡瓦锥体、上卡瓦、上卡瓦底托、上碟簧、上卡瓦托、下卡瓦锥体、下卡瓦、下卡瓦底托、下碟簧和下卡瓦托。本发明中,设置有多级腔室,能够实现有效的增压效果,降低地面施工压力;本发明通过二位四通阀的动作,能够完全自动的实现膨胀管的一系列膨胀过程,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上提中心管。本发明工作稳定可靠,能够保证施工安全,降低能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控增压膨胀管自动膨胀装置,属于石油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膨胀管技术,是通过对膨胀锥直接加压,使膨胀锥向上或向下运动,使膨胀管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扩径的目的,这种膨胀方式需要较大的施工压力,不仅安全性较低,容易产生重大事故,而且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耗。经过改进的膨胀管技术,则是通过增加腔室来增加受力面积,但是需要十分复杂的操作,工作内容复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膨胀管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控增压膨胀管自动膨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控增压膨胀管自动膨胀装置,包括二位四通阀复位弹簧、二位四通阀阀芯、二位四通阀阀体、外壁筒、中心管、蓄能器活塞、蓄能器下端盖、一级活塞、腔室连接件、二级活塞、三级活塞、膨胀锥、上卡瓦锥体、上卡瓦、上卡瓦底托、上碟簧、上卡瓦托、下卡瓦锥体、下卡瓦、下卡瓦底托、下碟簧和下卡瓦托,二位四通阀阀体中设有高压通道与高压液体相通,二位四通阀阀体上设置有中心管进口通道与设置在中心管中的中心管通道相连、设置有环空通道与环空相连、设置有上泄压口以及下泄压口与外界直接相连,二位四通阀阀芯安装在二位四通阀阀体内部,二位四通阀阀芯下端设置有二位四通阀控制通道,二位四通阀阀体上的二位四通阀高压通道直接连接高压液体,经过一级活塞直接与二位四通阀控制通道相连,二位四通阀复位弹簧安装在二位四通阀阀芯的上端,中心管由四段组成,各段之间通过管螺纹相连接,各段分别设置有一级腔室进液通道、二级腔室进液通道、三级腔室进液通道采用密封环连接三级腔室,外壁筒与腔体之间形成环空,各个腔室通过设置的腔室出液通道与环空相连,一级活塞与腔体之间开了一级活塞环空直接与二位四通阀高压通道和二位四通阀控制通道相通,并设置有蓄能器进液通道,蓄能器包括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安装有密封圈,蓄能器下端装有蓄能器下端盖,与中心管之间装有密封圈,一级活塞腔与二级活塞腔通过腔室连接件相连,腔室连接件上部为一级腔室,下部为二级腔室,并设置了一级腔室出液通道与环空相连,各个腔室通过设置的腔室出液通道与环空相连。
进一步地,二位四通阀阀体与外壁筒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二位四通阀阀体与腔体之间通过管螺纹连接,蓄能器下端盖通过管螺纹固定在一级活塞上,蓄能器活塞装在蓄能器腔室内,一级活塞、二级活塞、三级活塞通过管螺纹与中心管固定,活塞安装在腔体内,与腔体之间装有密封圈,腔体与中心管之间相对滑动,装有密封圈,膨胀锥与外壁筒以及腔体通过螺纹固定,并在膨胀锥内设置了三级腔室出液通道,膨胀锥与中心管之间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膨胀锥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卡瓦锥体,上卡瓦锥体下端连接上卡瓦,上卡瓦则与上卡瓦底托相接触,上卡瓦底托与中心管之间不接触,上卡瓦托与上卡瓦锥体通过螺纹相连接,而且上卡瓦托和上卡瓦锥体与中心管之间不固定,并设置密封圈密封,上碟簧安装在上卡瓦托和上卡瓦底托之间,通过推动上卡瓦底托使上卡瓦膨胀开,与膨胀管接触,使整个上卡瓦、膨胀锥、外壁筒、腔体、二位四通阀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下卡瓦锥体与中心管通过螺纹相固定,下端与下卡瓦相接触,下卡瓦底托放置在下卡瓦下部,而且下卡瓦底托与中心管之间不接触,下卡瓦托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中心管的最下端,下碟簧安装在下卡瓦托和下卡瓦底托之间,通过推动下卡瓦底托使下卡瓦膨胀开,与膨胀管接触,使整个下卡瓦、中心管确定向上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7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套管化学法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井筒负压打捞及清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