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46862.9 | 申请日: | 2018-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冯坦;张远;何胜勇;许法亮;李鹏远;刘国平;刘凤阳;赵文冉;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王春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测量 nox 传感器 露点 温度 设备 及其 测量方法 | ||
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及其测量方法,设备包括发动机、热电偶(1)、后处理器(2)和控制单元(3),后处理器(2)通过进气管(4)与发动机连接,后处理器(2)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5),进气管(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和NOx传感器Ⅰ(7),排气管(5)上设置有NOx传感器Ⅱ(8)和流量计(13),热电偶(1)安装在后处理器(2)壁面上,热电偶(1)、温度传感器(6)、流量计(13)、NOx传感器Ⅰ(7)和NOx传感器Ⅱ(8)分别与控制单元(3)连接;方法根据排气累积能量和排气温度确认NOx露点温度。实现准确测量露点温度;解决了当前没有成熟的露点温度标定方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及其测量方法,属于发动机尾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均安装了NOx传感器来进行排放监控;NOx传感器需要工作在较高温区域,从而避免水蒸气冷凝导致NOx传感器炸裂。国四、国五法规对发动机尾气的低温区域排放监控要求比较宽松,因此NOx传感器工作区域都在230℃以上,NOx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目前,北京地方排放法规和国六都对低温区域排放要求加严,为满足北京地方排放法规和国六,后处理系统需要安装前后NOx传感器对排气中的NOx排放进行测量,因此NOx传感器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工作。而NOx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当有水蒸气存在于NOx传感器内时,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滴,则会导致NOx传感器出现裂痕,从而导致NOx传感器损坏;因此NOx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容易出现炸裂的故障,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例NOx传感器失效故障。
为了防止NOx传感器出现炸裂故障,需要对NOx传感器开始工作的温度进行标定,也就是NOx传感器的露点温度标定。但是,目前通常未采取有效简捷的方式对NOx传感器未进行露点温度的标定,导致NOx传感器存在炸裂的风险;或者NOx传感器露点温度标定方法复杂,操作不方便,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未采取有效简捷的方式对NOx传感器未进行露点温度的标定导致NOx传感器存在炸裂的风险、或者NOx传感器露点温度标定方法复杂等缺陷,提供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及其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包括发动机、热电偶、后处理器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后处理器通过进气管与发动机连接,后处理器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NOx传感器Ⅰ,所述的排气管上设置有NOx传感器Ⅱ和流量计,所述的热电偶安装在后处理器壁面上,所述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流量计、NOx传感器Ⅰ和NOx传感器Ⅱ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还包括有热电偶座,所述的热电偶座焊接在后处理器上,所述的热电偶包括热电偶螺栓和热电偶丝,所述的热电偶丝固定于热电偶螺栓上,且热电偶丝插入在后处理器壁面上的安装孔内,所述的热电偶螺栓通过螺纹固定在热电偶座上。
所述的安装孔孔径大于热电偶丝直径,安装孔孔径与热电偶丝直径之间的差为0.001mm~5mm。
所述的热电偶丝插入到安装孔内深度为0.01mm~5mm。
一种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方法,其使用准确测量NOx传感器露点温度的设备进行测量,包括下面的步骤:
步骤一、采用直径大于热电偶丝的小钻头在后处理器的壁面上打一安装孔;
步骤二、将热电偶座焊接在后处理器上;
步骤三、将热电偶深入到热电偶座内,将热电偶丝插入后处理器壁面的安装孔内,热电偶螺栓通过螺纹固定到热电偶座上;
步骤四、将后处理器通过进气管连接到发动机上,同时将温度传感器、流量计、NOx传感器Ⅰ、NOx传感器Ⅱ和热电偶连接到控制单元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6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