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4928.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4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任洪强;吕锡元;王庆;余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亚娟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电 絮凝 装置 一体化 硝化 滤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包括主体、入水口、调节池、电絮凝池、沉淀池、磁粉回收装置、反硝化池、消毒反应池、出水口和PLC控制器,入水口处设置有入水检测装置,调节池设置在主体内部左侧,调节池包括分析处理器、调节装置和搅拌装置一,电絮凝池电絮凝池包括电源板、正电极、负电极、电极板和搅拌装置二,沉淀池包括挡墙、斜管槽组、刮泥装置和分水槽,反硝化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消毒反应池设置在反硝化池的右侧,出水口设置在主体的右侧壁上,出水口处设置有残氯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在出水口上方的主体右侧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
背景技术
反硝化滤池是一种集反硝化生物脱氮及过滤功能于一体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污水流经滤池内部的填料时,填料上所附着的生物膜在缺氧的状态下,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等还原气体;与此同时,在填料的物理截留和吸附作用下,一部分进水悬浮固体也被去除。
为降低反硝化滤池的进水悬浮固体含量、延长滤池反冲洗周期,通常采用高效混凝沉淀的前处理方式,通过高效混凝沉淀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悬浮固体和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反硝化滤池的运行负荷,提高滤池对总氮的去除效率,然而,PAM、PAC等混凝剂易流失进入滤池,导致滤池中污水粘度升高、渗水速度下降及反硝化细菌生长不良等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出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攀升,进水中痕量毒性污染物也应进一步去除,以尽可能削减出水毒性、保障生态安全。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中,污水的深度脱氮、毒性削减依赖于复杂、繁多的处理工艺才能实现目标。目前多数采用臭氧和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如:中国专利201711447463.2公开了臭氧处理及生物滤池连用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发明包括臭氧处理装置和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但含臭氧的空气气流中臭氧含量较低,所需臭氧量较多,能耗较大,且系统达不到深度脱氮的要求。因此,设计更加简洁高效、操作方便的污水深度脱氮及毒性削减的反硝化滤池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电絮凝法的反应原理是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Fe等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形成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带电的污染物颗粒部分电荷被电极中和,促使其脱稳聚沉。在此过程中,污水中胶体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得到较大去除,同时,电解作用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成小分子,提高了可生化性,而痕量毒性污染物通过电解处理,其毒性也得到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主要包括主体、入水口、调节池、电絮凝池、沉淀池、磁粉回收装置、反硝化池、消毒反应池、出水口和PLC控制器,所述主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入水口设置在主体的左侧上部,入水口处设置有入水检测装置;
所述调节池设置在主体内部左侧,调节池包括分析处理器、调节装置和搅拌装置一,所述分析处理器设置在主体的左侧面上方,与入水检测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调节池上方的主体外壁上,所述搅拌装置一设置在调节池底部,调节池上方右侧的主体内壁上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将调节池内的水泵入所述电絮凝池;
所述电絮凝池设置在调节池右侧的主体内,电絮凝池包括电源板、正电极、负电极、电极板和搅拌装置二,所述电源板设置在电絮凝池上方的主体内壁上,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分别设置在电源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极板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电絮凝池内部两侧,且分别与正电极、负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二设置在电絮凝池的底部,电絮凝池右侧上部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用于将电絮凝池内的污水流至沉淀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4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