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收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4820.1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9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06;B65B31/04;B65B51/10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章松伟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收集 装置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
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用于使容纳部的口部可保持地被撑开;
容纳部的口部封闭结构,用于实现容纳部的口部封口;
容纳部供应结构,用于供应容纳部;
容纳部供应结构的用于拉出容纳部的出口的位置在前,容纳部的口部封闭结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的位置在后,容纳部展开使用时,容纳部穿过起封闭作用的部分;
其特征在于,
容纳部供应结构同时提供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或者单独设有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单独设有时,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起支撑作用的部分的位置也在所述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之前;
还包括:抽气结构,该抽气结构包括密封部和抽气单元,密封部用于与垃圾收集装置的用于露出容纳部的口部的部分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容纳部供应结构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单独设有的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发生密封关系,从而使容纳部内部与外界密封隔离,密封时,抽气单元的抽气口与容纳部内部连通。
2.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盖、安装部、桶体,盖、安装部、桶体自前向后依序设置,盖相对安装部可打开设置,安装部相对桶体可打开设置,安装部安装有容纳部供应结构及容纳部的口部封闭结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或者安装部安装有容纳部供应结构,而桶体前部安装有容纳部的口部封闭结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容纳部供应结构的用于拉出容纳部的出口的位置在前,所述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的位置在后,容纳部展开使用时,容纳部穿过起封闭作用的部分后进入桶体内,其特征在于,
容纳部供应结构同时提供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或者单独设有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单独设有时,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起支撑作用的部分的位置也在所述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之前;
还包括:抽气结构,该抽气结构包括密封部和抽气单元,密封部设于盖,密封部用于与垃圾收集装置的用于露出容纳部的口部的部分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容纳部供应结构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单独设有的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发生密封关系,从而使容纳部内部与外界密封隔离,密封时,抽气单元的抽气口与容纳部内部连通;
当密封部用于与垃圾收集装置的用于露出容纳部的口部的部分发生密封关系这种情况时,安装部从桶体打开前,安装部后部与桶体前部也需形成密封连接。
3.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桶体,盖、桶体自前向后依序连接,桶体的前部安装有容纳部的口部封闭结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盖与桶体可打开设置,所述的前部还安装有容纳部供应结构,容纳部供应结构的用于拉出容纳部的出口的位置在前,所述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的位置在后,容纳部展开使用时,容纳部穿过起封闭作用的部分后进入桶体内;
容纳部供应结构同时提供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或者单独设有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单独设有时,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起支撑作用的部分的位置也在所述的起封闭作用的部分之前;
还包括:抽气结构,该抽气结构包括密封部和抽气单元,密封部设于盖,密封部用于与垃圾收集装置的用于露出容纳部的口部的部分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容纳部供应结构发生密封关系,或者密封部用于与单独设有的容纳部的口部支撑结构发生密封关系,从而使容纳部内部与外界密封隔离,密封时,抽气单元的抽气口与容纳部内部连通;
桶体的侧面设有可打开的部分,用于取出被封口的容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部可前后运动,该前后运动用于实现密封与非密封两个状态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部展开结构,用于将容纳部从容纳部供应结构拉出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部展开结构采用抽气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气式结构包括导流控制结构,该导流控制结构用于将抽出的气导流至容纳部的口部并向容纳部的口部吹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容纳部的口部吹气的吹气管为所述的抽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48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