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4812.7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勇;杜策之;袁志山;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02 | 分类号: | A61K47/02;A61M37/00;A61K9/00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涂层 合金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涉及医疗器械精密加工和激光表面改性领域,其结构包括微针阵列和基底,基底顶部设有微针阵列,微针阵列由多个针体组成,针体为圆锥体且针体的底面与基底连接,每个所述针体的侧面与基底的顶面均设有多个微纳结构。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有:首先进行非晶微针的压铸;然后清洗微针表面;然后使用激光在非晶微针底面制作微纳结构;然后清洗加工后微针;最后注射前吸附药物溶液。本发明基于微针和非晶合金的优异特性,依托医用非晶合金材料和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可制作出强度大,断针概率小,该非晶微针能快速吸附药物溶液,在药物使用上可以精确控制剂量,适用于胰岛素等等药物注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精密加工和激光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数研究表明,皮肤对递送活性药物成分(API)十分具有前景。透皮递送主要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精确的控制递送、看允许药物持续释放,避免第一次肝脏代谢和对患者来说给药友好。大多数API是相当亲水,带电或大分子大小,使得它们远离理想的皮肤渗透剂。透皮药物传递的最新进展因此提高了克服皮肤角质层(SC)屏障功能的策略的需求,以便促进更广泛范围的分子(包括大分子治疗剂和遗传物质)的快速、有效的渗透。
微针阵列(MN)是作用于角质层(SC)的微创装置,从而通过透皮途径将药物送入皮肤微循环并实现系统递送。微针无痛地刺穿表皮,产生微观的水分孔,药物通过其渗透到真皮微循环中。研究表明,MN可以不需要额外的涂抹器装置就可以插入皮肤。固体MN在施用药物加载的贴片之前穿刺皮肤,或者在插入之前用药物预涂覆。
非晶合金拥有耐腐蚀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好等特点,适于制作金属医疗器械。但是常规的加工方法会破坏非晶合金的非晶态,导致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受到破坏。
目前广泛使用的微针存在以下问题:在皮肤对递送活性药物成分通常需要分别在真皮层及表皮层进行递送,现有技术为先表皮层后真皮层的顺序操作,相当的耗时。同时对于插入之前用药物涂覆的微针来说,其表面对水/油基药物的亲附性能影响着药物的吸附量,从而对注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对于金属微针来说,断针率、材料生物相容性等也对注射时人体排异反应有着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微针的强度大,断针概率小,药物吸附更好,同时进行真皮层与表皮层的药物递送。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的制作方法,本方法可制备具有微纳结构的微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包括微针阵列和基底,基底顶部设有微针阵列,微针阵列由多个针体组成,针体为圆锥体且针体的底面与基底连接,每个所述针体的侧面与基底的顶面均设有多个微纳结构。
所述微纳结构具体为超亲水微纳结构或者亲油微纳结构。可针对不同的药物制备不同亲水性/亲油性的微纳结构。
所述超亲水微纳结构的加工深度5-20μm,微结构内部诱导的结构周期为200-800nm,诱导的结构深度为0.1-0.3μm,表面的接触角小于1°。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药物涂层非晶合金微针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S1、压铸非晶微针,
S2、清洗微针表面,
S3、激光加工微纳结构,
S4、清洗微针,
S5、注射前吸附药物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4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