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事件触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3924.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邓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9/445;G06F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周婷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交互事件 触发条件 触发 应用客户端 存储介质 电子装置 事件触发 事件元素 条件元素 应用服务器 动态调整 目标触发 应用客户 最新版本 比对 匹配 保存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事件触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在应用客户端中执行操作所生成的目标人机交互事件;根据目标人机交互事件获取应用客户端本地保存的第一触发条件集,其中,第一触发条件集为应用服务器发送给应用客户端的最新版本的触发条件集;比对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和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的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在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与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目标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触发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并执行与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对应的响应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机交互事件的触发过程无法得到动态调整所导致的触发灵活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事件触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中往往会运行很多应用客户端,其中,应用客户端中的各种功能,通常是基于在客户端中被触发的人机交互事件而做出的响应操作来实现。目前,在应用客户端中常用的方式是,为人机交互事件设置对应的监听事件,以通过持续监听的方式来监测上述人机交互事件是否被触发,从而便于在人机交互事件被触发后,及时控制应用客户端做出对应的响应操作。其中,上述监听事件是开发人员在开发应用客户端的过程中,所编写的用于监听人机交互事件是否被触发的逻辑控制代码。
然而,一旦应用客户端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对应的监听事件中所包含的用于监测人机交互事件是否被触发的触发条件也将固定保存。当需要调整上述触发条件时,则需重新编写对应的逻辑控制代码,并更新终端设备中应用客户端的安装版本。换言之,在相关技术提供的事件触发的方法中,用于调整应用客户端中的触发条件的操作较复杂,使得应用客户端中的人机交互事件的触发过程无法得到动态调整,从而导致触发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触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人机交互事件的触发过程无法得到动态调整所导致的触发灵活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事件触发的方法,包括:获取在应用客户端中执行操作所生成的目标人机交互事件;根据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获取上述应用客户端本地保存的第一触发条件集,其中,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为应用服务器发送给上述应用客户端的最新版本的触发条件集;比对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和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的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在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与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目标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触发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并执行与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对应的响应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事件触发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应用客户端中执行操作所生成的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获取上述应用客户端本地保存的第一触发条件集,其中,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为应用服务器发送给上述应用客户端的最新版本的触发条件集;比对单元,用于比对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和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的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触发单元,用于在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的事件元素与上述第一触发条件集中目标触发条件的条件元素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触发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并执行与上述目标人机交互事件对应的响应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事件触发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事件触发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