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套及其安装结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3846.4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波;司凯中;蓝维新;王昱昕;彭湃;刘维子;吴世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王冰冰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内管 安装结构 外管 弹性部件 端面结构 逐渐增大 剪切 压溃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衬套及其安装结构、汽车,所述衬套包括外管、内管和设于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内管的至少一端设有横截面积由远到近逐渐增大的端面结构。本发明能够降低压溃、剪切及位移风险,提高衬套连接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衬套及其安装结构、汽车。
背景技术
衬套常用于汽车悬架的连接,例如在多连杆悬架中,控制臂、连杆等组件上的衬套一般通过螺栓与转向节连接,以使整车达到较好的舒适性和NVH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衬套及其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衬套1包括外管11、内管12及其间的弹性部分13。弹性部分13一般为硫化橡胶。安装时,螺栓3穿过内管12与连接部件2(例如,转向节)螺纹连接,从而将内管12的端面与连接部件2的端面锁紧在一起。内管12与连接部件2通过螺栓3紧固时产生的轴向夹紧力贴合在一起,由于内管12一般为圆管形状,其端面为一个环形平面,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一、衬套1的端面与连接部件2的贴合面积较小,容易出现配合端面压溃或者接触不良导致螺栓松动。
二、衬套1的端面与连接部件2的接触面为平面,螺栓3容易产生剪切力过大而导致螺栓3断裂。
三、衬套1的端面与连接部件2的接触面一般为金属面之间的配合,摩擦系数较小,大载荷冲击条件下两者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螺栓3松动或者断裂,出现安全事故。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在衬套1的内管12的端面上加工出齿形结构的技术方案,但这仅能够提高摩擦系数,压溃问题、剪切力问题得不到改善,并且事实上,由于齿形结构的存在,反而增加了大载荷冲击下衬套1与连接部件2之间发生位移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衬套及其安装结构、汽车,目的是提高衬套连接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衬套,包括外管、内管和设于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内管的至少一端设有横截面积由远到近逐渐增大的端面结构。
所述端面结构为锥形端面。
所述外管和弹性部件的长度均小于内管的长度,且外管和弹性部件设于内管的两端之间。
所述内管包括设于端面结构与弹性部件之间的颈部,所述端面结构与颈部共同形成冠状部。
所述锥形端面设有凸台。
所述凸台通过冷挤压成形。
所述端面结构的中心轴线与内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端面结构的最大直径大于颈部的外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衬套的安装结构,包括紧固件、连接部件及所述衬套,所述连接部件设有可与衬套的锥形端面配合的锥形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过内管及锥形安装孔与连接部件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为万向节;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连接部件内设有与螺栓配合紧固的内螺纹。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如上所述的衬套。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如上所述衬套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锥形端面的设计,增大了衬套的内管与连接部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两者之间的压溃风险,减小了螺栓因剪切力过大导致的断裂风险,增大了衬套的内管与连接部件的摩擦系数,减小了螺栓松动或者断裂风险。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现有技术的衬套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8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摆臂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四轮两驱通用底盘减震悬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