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农业犁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2006.6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龙友华;冉飞;吴明;石金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15/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犁耙 支撑架 施肥机构 新型农业 犁刀 下端 沟壑 施肥 对称设置 水平设置 相邻刀刃 行走轮 移苗 栽培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农业犁耙,包括水平设置的犁耙框架,所述犁耙框架的内部设有犁刀机构,所述犁耙框架的内部设有施肥机构,且犁刀机构位于施肥机构的前方,所述犁耙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本发明可根据实际犁田沟壑设置的需要,灵活调节相邻刀刃的间距,且能在犁田后在沟壑中进行施肥,即可为后期移苗栽培提前施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农业犁耙。
背景技术
犁耙是一种耕地的农具,通常有犁耙框架与多个刀刃构成,现有的犁耙一般通过农机牵引,在田地里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但是现有犁耙上的刀刃一般都是固定安装,不能够根据实际的犁田需要,调节刀刃的间距使用不够便捷,且不具备同步施肥的功能,后期需要人工进行施肥,增加劳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农业犁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农业犁耙,包括水平设置的犁耙框架,所述犁耙框架的内部设有犁刀机构,所述犁耙框架的内部设有施肥机构,且犁刀机构位于施肥机构的前方,所述犁耙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均安装有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犁刀机构包括设置在犁耙框架内且相互平行的螺纹杆、第一导向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犁耙框架的内壁上,且螺纹杆为双头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螺纹套,所述犁耙框架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一端贯穿犁耙框架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上,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犁耙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滑动套接有多个第一滑套,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套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滑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滑动套接有两个活动抵块,两个所述活动抵块分别与两个螺纹套固定连接,且两个活动抵块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滑套相抵,每个所述第一滑套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刀刃。
优选地,所述施肥机构包括设置在犁耙框架内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犁耙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滑动套接有多个第二滑套,多个所述第二滑套分别与多个第一滑套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一滑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套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施肥件,所述犁耙框架内设有控制施肥件动作的控制结构,所述犁耙框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料箱,所述施肥件与储料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施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套侧壁上且开口朝上的施肥筒,所述施肥筒通过连接管与储料箱连通,所述施肥筒靠近下端的侧壁上贯穿设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的顶壁上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漏料口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上端贯穿收纳槽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施肥筒的上方,所述提拉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提拉杆位于收纳槽内的侧壁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收纳槽的内顶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犁耙框架内的转轴,且转轴贯穿固定环,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犁耙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犁耙框架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末端贯穿犁耙框架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横截面为“凸轮”型。
优选地,所述施肥筒的内底壁为斜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螺纹杆、螺纹套、多个第一滑套、第一弹簧,在需要调节相邻刀刃之间的间距减小时时,只需调节相邻第一滑套之间的间距减小即可,转动转动把手,驱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杆为双头螺纹杆,即可使得两个螺纹套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活动抵块相互靠近移动,进而抵压最外侧的两个第一滑套靠近移动,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弹簧,即可使得相邻两个第一滑套之间的间距自适应调节并相等,即可使得相邻第一滑套间距减小,反之需要增大相邻第一滑套的间距时,驱动螺纹杆反转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2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